【摘要】 近期,据外媒thechinaproject报道称,米哈游正进行避开 30%“苹果税”的尝试,从而在收入方面获得更多显著增长。
近期,据外媒thechinaproject报道称,米哈游正进行避开 30%“苹果税”的尝试,从而在收入方面获得更多显著增长。
今年8月,米哈游通过其旗下官方社区APP“米游社”发布了相关信息称,《原神》和《崩坏:星穹铁道》的游戏玩家可以通过该APP获得独家促销和游戏相关信息。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米游社”参与活动的玩家,可以直接进入第三方网页进行支付。
显然,米哈游的这一举动,触动了苹果的利益。8月22日,“米游社”被苹果从App Store下架。四天之后,当“米游社”再次上架App Store时,活动页面已不再推荐使用基于网页的支付选项。
对此,外界猜测“米游社”的下架与上架,或许与苹果不满米哈游绕开渠道支付有关。
随后,米哈游在支付宝上推出了一个与“米游社”网页支付类似的小程序,也于9 月11日被苹果要求停运。
不难看出,伴随着日益走高的研运成本,游戏厂商与渠道之间的极限拉扯也愈演愈烈。
2017年6月12日,苹果更新的App Store条款正式指出,通过虚拟货币的打赏,应当被视为应用内购买,苹果将从中提取30%的分成,而且必须走苹果支付渠道。
在当时,开发者们对这项条款的推出几乎没有异议。但是,随着游戏产业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以及降本增效主旋律的到来,游戏产业也进入到了精品化的进程当中。随之而来的,便是厂商与渠道之间的博弈。
当然,尽管大家都是各显神通,几次的标志性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但双方始终是你来我往,并没有明显的胜负。
那么,厂商与渠道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厂商来说,渠道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其可以帮助游戏更好的获取用户。大型平台通过多年的宣传和沉淀,已经培养了链路较为完整的用户习惯。
通常情况下,玩家通过渠道了解新游上线的动态,通过评论以及社群讨论对游戏做出初步判断并完成下载动作。同样,渠道的排行榜、开屏广告等诸多方式,都为游戏获取用户提供了帮助。
不仅仅是手游,PC游戏与平台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独立开发者可以在Steam上线新游,从而获得更多曝光的机会。同样,《博德之门3》的爆火也离不开平台的加持,其开发商拉瑞安工作室在《神界原罪2》时,便通过平台和用户进行交流,从而把游戏改进得更好,才有了《博德之门3》今日的成功。
相较于厂商来说,渠道更容易接触到多样化的玩家群体并接收海量的玩家反馈,从而培养用户习惯,帮助厂商获得增长。
但是,当游戏厂商的规模和游戏体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一款游戏的流水不断走高时,30%“苹果税”背后的具体数字也会越来越敏感。单从米哈游旗下的《原神》来看,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累计收入超过20亿美元,其中iOS平台收入约占40%。也就是说,米哈游需要支付约2.4亿美元的"苹果税"。
尽管,时任苹果CEO的 Steve Jobs 表示,苹果不“打算从中赚钱”,但在2022年苹果的该项收入已达到了1.1万亿美元。
其实,不单单是米哈游,网易、完美世界等厂商也曾尝试过避开“苹果税”,但都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
当然,对“苹果税”不满的不仅有国内厂商,海外的厂商亦是如此。2020年,以《堡垒之夜》游戏为导火索,Epic将苹果告上了法庭。法院于2021年宣布审理结果,认为苹果没有违反反垄断法,Epic败诉。此后,Epic选择上诉,但最终被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驳回并宣布维持原判。
尽管,双方对此事件还在进行诉讼和舆论的博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Epic很难有胜诉的希望。
而相较于海外市场的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二分天下,国内的渠道则更加鱼龙混杂。
其实,之所以渠道方会如此有底气与游戏厂商打擂台,是因为对于一款游戏来说,玩家就是核心。最早时,游戏渠道就是将游戏与玩家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绝大多数的游戏在触达玩家的过程中,必须仰赖渠道,因此出现了“渠道为王”的局面,“三七分”乃至“一九分”的状态就此形成。但在买量和如TapTap等新兴平台出现后,游戏开始从“渠道为王”逐步向“内容为王”转变,头部精品游戏和大厂也有了与渠道对抗的底气。苦渠道久矣的游戏厂商终于有了提升自身地位的机会,双方的抗衡也就此展开。更不用说,还有一些自己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线上支付渠道的大厂了。
游戏厂商与渠道之间的纷争旷日持久,二者更多的是处于一种相爱相杀的状态。渠道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培养成型的用户习惯,帮助游戏更好的或可并收集玩家反馈;而当渠道的分成过高时,又使得厂商的收益大打折扣。
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找到双方需求和利益的平衡点,才能更好的促进未来的全行业共同发展。
转载请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