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杯洗脑广告你最想吐槽谁?
文 | Rita
今年世界杯Boss直聘、马蜂窝、知乎…“火”了,不过“火”的却是它们的广告片,这波被网友诟病的广告片都有这一个共性——反复洗脑式广告词。而选择这种模式的原因简单粗暴,让你在15秒内记住它,它们也很成功的完成了这一点。
其中网友反感呼声最大的当属Boss直聘,并且还被网友称之为“传销组织大规模洗脑活动“。
广告总结来说,就是一群人在歇斯底里呐喊着,“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找工作上Boss直聘!升职!加薪!升职!加薪!升职!加薪!”网友更是神吐槽,世界杯广告哪家强?Boss直聘耍流氓。
马蜂窝则硬生生把人逼成强迫症,“旅游之前,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旅游之前,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旅游之前,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
而“高大上“的知乎成了这样,“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有问题上知乎,上知乎、问知乎、答知乎、看知乎、搜知乎、刷知乎,有问题上知乎。”
可以说Boss直聘、马蜂窝、知乎直接中枪世界杯“最佳“广告前三,观众为什么如此反感这些洗脑广告?
首先,强灌输式的硬广搭配单一的内容呈现,其中打了鸡血般的配乐和反复洗脑的广告词,如火药桶一般直接点燃了观众的抵触情绪和反感,特别是Boss直聘突出的“集体性”、“传销式”的广告氛围,进一步导致观众对高频洗脑的容忍度消耗殆尽。
其次,用户体验感差,广告内容没有足够的剧情和创意,在世界杯比赛期间,所呈现的广告内容与球场没有任何联系,使观众在观看比赛时,球场与广告形成场景割裂,同时还打断了用户观看比赛时的注意力。
那么为什么三者如此一致的在世界杯上投放洗脑广告?
1.反复重复广告语,能够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就对产品产生记忆,并且还是长时间的驻扎在用户脑海,占据其心智。无论你是有多反感,甚至已经卸载了APP,但不可否认的是你更加清晰的记住了它,甚至除了记住它的名称之外,还记住了它的产品特性。比如,当你想起招聘的时候,就会想到Boss直聘,想起旅游的时候,就会想到马蜂窝,有问题,那就上知乎。
虽然用户感官下降, 但是其品牌知名度直线上升,单单只是这点,它们就已经达成了目标。并且抛去用户负面情绪来看,其实这三部广告片中的广告词,都很直白明了的介绍了这三家公司想要表达的产品功能和特点。同时对于品牌而言,广告没有话题性和呼声反而更可怕,此次话题性的炒热,也让其顺势再火一波。
2.借助世界杯浪潮,实现用户下沉,触达更多新用户。对于一些不反感,和对这些产品认知度不高的用户,这种洗脑广告形式的作用就能体现出来。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整理的相关数据显示,在世界杯期间,观看的用户有32.5%分布在三四线城市,一二城市均在20%-25%之间。其中80、90后占到观看人数的71.4%。
此外,根据腾讯《一线》报道,知乎表示这次广告的投放,是想让更多没有使用过知乎的新用户认识到,知乎是一个可以给他们提供怎样价值的产品。
3.线上网友吐槽不断,线下APP照用,和下载使用的人也不在少数。有网友表示,Boss直聘、知乎、马蜂窝等,这些在微博、贴吧被骂惨的世界杯洗脑广告,在线下可能是另一种景象,比如该网友的老婆的公司就已经开始用起了Boss直聘筛选简历。
更有网友表示,连他几岁的孩子最近都一直在喊“马蜂窝,马蜂窝”。而在评判这个广告好不好的同时,不如看看这几个产品最近在APP Store的走势。
根据APP Store检测工具,禅大师的数据显示,在投放广告之后,马蜂窝转化率,呈上升趋势,位于IOS免费总榜第30名,Boss直聘和知乎增长一般,分别排名总榜58名和47名。另外从排名足迹看,在6月11日-6月22日期间,Boss直聘和知乎还是有所增长。
整体观察下来,这几个产品可以说马蜂窝收获最大,Boss直聘、知乎,虽然不少用户对它们好感度降低,产生抵触情绪,但不少用户也牢牢记住了。而值得深思的是,这种没有创意可言的叫卖式广告,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关注,但对于品牌形象也是一种损伤。
优质内容的广告,正面的情绪更加易于驱动转化。除了这些洗脑式广告,世界杯预热期间也涌入了一波好的广告片,比如,阿迪达斯针对中国本土推出的一则皮影戏广告,用中国独特的元素讲述了贝克汉姆三届世界杯的故事,来唤醒中国球迷对世界杯的记忆,俘获大批中国球迷的心。
除此之外,阿迪达斯的竞争对手耐克世界杯广告中,没有性别、年龄、职业的无界限全民运动精神,也是一波正能量的传播。
最后看完世界杯洗脑广告后的你,是卸载了APP还是下载了APP?
本文转载自『Rita』,作者:Rita,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