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0岁老外贸人跨境电商年销过亿 90%外贸业务来自阿里国际站

Connie  · 2023-03-06 15:11

【摘要】 2017年,张复才只有一个阿里国际站店铺。但接下来5年,他连开了6家阿里国际站店铺,并且,每各店铺都开通了金品诚企。

张复才嘴里时常冒出年轻人才会说起的流行词汇:“霸屏”、“直通车”。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他还是公司的一把手。


1.png

 

前几天,张复才刚刚过完自己的70岁生日。起床后,他照常去车间,看看工人的生产情况,考察新厂房的进度,和公司的80后外贸经理,沟通订单情况。

 

决定创业那年,张复才已经51岁了。那是他从国企下岗的第6年,下岗后,他在车间当过卷布工人,为外贸公司当过业务员,也懂得服装面料生产。唯一缺乏的创业条件,是没有资金。

 

他拿着朋友借给他的30万元,卖掉江苏县城老家的房子,在年过半百的时候,毅然创业。

 

20年后,张复才的公司已经有几十个员工,年营销额过亿。如今,他公司的出口业务,90%以上来自阿里国际站。12月20日,这位年过70,仍奔走在一线的外贸人,在“数字外贸真牛奖”上,分享了自己的数字化外贸创业故事。

 

51岁,破釜沉舟的创业

 

1998年,46岁的张复才下岗了。他曾在一家运输单位做过会计、文秘工作,经常到上海、南京等地方出差。下岗后,没有工作的张复才决定出去闯一闯,他称之为“体验生活”。

 

他先后在香港老板、台湾老板开的几家工厂工作,和妻子从卷布工人做起。厂子里,大多是比他们小的年轻人,年轻人下班后娱乐的时候,他没事干,就帮着打扫车间的卫生,整理物品,其余的时间,几乎都在看书。


3.jpeg

 

时间久了,台湾老板注意到张复才,好奇地跑来问他:“你看着不像是打工的啊?”

 

老板让张复才写了一张简历,写完后一看:16岁当过兵,做过文秘、会计。老板觉得让他在车间卷布有些屈才,把他调到办公室当采购员。

 

后来,张复才又从采购员,做到车间生产管理员,第一次摸到车间的机床。这年年底,公司的业务经理,带走了手下9名业务员。失去了谈业务的主力军,老板丧气地不知道怎么办。

 

张复才安慰老板:“他们虽然走了,但机器和客户都还在我们手上,我们是台资企业,利润也可以想办法提高。”

 

话还没说完,老板冲到张复才跟前:“走,上饭店!”吃饭时,张复才把自己这几天的分析,一一说给老板听:“要先把公司员工稳定下来,工人工资略抬高,再从客户下手,竭尽全力挽回客户。”

 

提出建议的张复才,扛起了挽救公司的重任。他一边管理生产,一边全国奔走跑业务。几个月后,就接到了几十万匹服装面料的订单。

 

下岗几年后,张复才学会了谈业务,又搞懂了技术。他辗转到上海,在一家韩资企业当了两年业务员,2002年,他一个人的业务订单,就超过了900万元。2003年非典期间,韩资企业面临管理危机,张复才再一次辞职。

 

这一次,他手里积累了不少老客户。这些老客户听了他的经历,纷纷劝他:“老张,要不你自己干吧,我们的订单都给你做。”

 

他直接拒绝了,“我年纪大了,万一失败,你们的单子怎么办?”

 

后来,几个熟悉的客户力劝他,一个愿意给他赊账几十万元的面料,一个愿意借钱给他买机器,“钱都送到你手上了啊,你还想怎么样?”

 

张复才身上,有着老一辈人特有的坚韧和谦虚,半辈子都是吃苦过来的。他以为自己会打一辈子工,没想到,在自己51岁这年,人生还能迎来转机。

 

他没接受客户的借款,向朋友借了30万元,又卖掉老家的房子,买了台机器,租了个厂房,开始跑腿谈业务。那些老客户,欣然地把订单给了他。他生产的是复合服装面料,需要跟客户采购原材料,再将面料卖给服装厂。创业第一年,张复才就盈利了。

 

 

60岁,重点发展外贸

 

创业初期,张复才进入了人生中最忙碌的时期。“压力太大了,整夜睡不着。原料是跟客户赊账的,万一做不好,我拿什么还给人家?”


2.jpeg

 

创业第一年,虽然盈利了。但在第二年,他们帮一个台资企业,生产面料。第一批面料稳定出货,第二批,却出现了印染问题。“当时,合同还没签,我们又紧急重新印染,结果发往德国的空运费需要33万元,客户不认账”。

 

33万元,对于刚创业的张复才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但他还是拦在了自己名下。虽然吃了个哑巴亏,但张复才从此打开了信誉。台资企业的老板见他实诚,把他带到业务部,当场向60多名业务员介绍他:“以后有订单,都找张总!”

 

后来,这60多名业务员里,有20多个人,离职去了其他公司,但也成了张复才十多年的老客户。

 

靠两条腿跑了几年订单,2007年,张复才就注册了阿里国际站,开通“黄金展位”服务,开始通过电商,接外贸订单。

 

这一年,是张复才公司的第一个转折点。他接到了美国人的大订单,美国人需要一款满足连续40次,在90度水温下水洗,80度烘干,还不影响质量的家纺面料。他找遍了国内的厂商,没有一家能符合他的要求。

 

最后,张复才带领技术员,自行研发了一台宽幅家纺面料复合机。解决了该面料不能水洗、不能高温烘干的难题。同时,这款复合机,还将过去每小时的产量,从700—800米,提升到了每小时1600米以上。

 

美国客户大喜过望,要求张复才每天给他交付1万米面料。当时,张复才手上同时还生产着其他的订单,每天要出货1.5万米面料,产能完全不够。4500平方米的厂房,也不够接纳现有订单。他搬到了6000多米的厂房,又紧急招纳工人。

 

有了美国人订单的经验,他开始生产成品床罩。后来,床罩成了他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尝到了外贸的甜头,2011年,张复才逐渐放弃内销渠道,将公司重心放在了外贸。不少客户10来年未曾谋面,但一直坚持在阿里国际站上与他合作。这在张复才看来不可思议,“真是跨境电商的神奇之处”。

 

70岁,7家阿里国际站店铺

 

2017年,张复才只有一个阿里国际站店铺。但接下来5年,他连开了6家阿里国际站店铺,并且,每各店铺都开通了金品诚企。


4.jpeg

 

张复才不懂外语,他为7个国际站店铺,招了5个运营经理,十几个电商外贸业务员。主要出口服装面料、床上用品、宠物用品等。旁人敬佩他胆子大,他笑着开玩笑道:“岁数大了,再不努力干,就没时间了。”

 

实际上,他对电商的态度,是从一开始就接纳的。“十几年前,阿里巴巴在推广外贸电商,我不会,但很想尝试,认定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为了迎合趋势,2017年,65岁的张复才,开始频繁地参加阿里国际站举办的各种游学活动,“看到了别人公司的成长,得到了启发,开始重视阿里国际站”。

 

他拿年轻人惯用的词汇来形容自己:“要做就做大的,要霸屏。”为了让自己的产品“霸屏”阿里国际站,他几乎用了所有的推广工具,“比如说直通车的关键词,就是来流量最快的方式。我推广的词,能够精准地找到目标人群。毕竟平台上的客户,大部分还是靠搜索,来寻找货源的”。

 

这几年,他加大力度提高店铺的权重和星级,“加上我们有些店铺年限很长,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疫情常态化下,大部分新客户,都是从电商上找过来的”。

 

在阿里国际站上拥有良好形象,很多订单都是水到渠成的,“有一个在亚马逊上卖家居品类的,在美国当地很有名,我们与他最初达成合作只花了十几天”。从一开始一个柜,到如今一次下单4—5个柜,类似这样的电商客户,已经是张复才公司的重心客户。

 

70岁的张复才,经常会忘记自己的年龄,他不觉得自己到了退休的时候,“不是因为记忆力,而是跟年轻人在一起,压根忽略了自己的年纪”。

 

他享受自己这样的状态,“这两年也非常忙碌,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十几岁时一起认识的朋友已经退休了很多年,喊他去打麻将,他笑着拒绝:“你胡一把会开心,我成交一个订单会开心。”

 

曾经热爱的篮球、乒乓球,他可能没有体力坚持太久,记忆力也不如从前,看书看久了,眼睛会难受。他每天会绕着小区走1万步,想想新建的厂房,在脑子里研究新订单,这些事情对他来讲,是最有乐趣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