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TREND

​疫情过后,国产医疗剧能打破“十拍九烂”的魔咒吗?

Yang  · 2020-02-14 16:00

【摘要】 “在有些疾病面前,真的感觉我们医生是渺小的。”

“在有些疾病面前,真的感觉我们医生是渺小的。”

——引言。

 

手术室灯光亮起,身穿手术服的医生总能将岌岌可危的病人从生死一线拉回。在电视剧中,医生被塑造成了超人。

 

“你听明白了吗?”“你能做到吗?”现实生活中的医生,连说真话的权力都丧失了。

 

北京朝阳医院伤医的愤怒还未过去,新冠疫情就接踵而来,前有夺命的病毒,后有医闹的砍刀,医生这个高危而又令人敬重的群体不可避免成为了近期焦点,医疗题材的内容连带着收获了更多关注。


微信截图_20200212182439.png


1月26日,一部2017年推出的剧集《急诊科医生》因为“神预言新冠病毒”登上了微博热搜,时隔三年,这部剧集重新出现在各大卫视的黄金档,掀起观众热议,这可能是医疗剧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而我国第一部国产医疗剧是在2001年上线、姜珊李幼斌主演的《无限生机》,如今19年过去,国产医疗剧总量仅有20部,这个数量远低于日本、美国的医疗剧。而且从产出作品的传盛度来看,日剧有《白色巨塔》、《救命病栋24小时》、《医龙》,美剧有《实习医生格蕾》、《ER》、《豪斯医生》等有口皆碑的佳作,剧情大多反映现实、揭露真相,专业度较高,尤其日剧《医龙》主要讲述高难度的心脏手术过程。


国产医疗剧则是透过无理取闹的家属展现医患矛盾、医生披着白大褂谈恋爱、外壳是医疗剧本质还是在讲述家长里短……真正能够反映现实、言之有物、奉若经典的剧集少之又少。

 

国产医疗剧发展史:起步晚、起点高、数量少

 

湖北封城后,中宣部、广电总局向湖北广播电视台、武汉广播电视台捐赠了十余部精选剧集版权,其中包括两部医疗剧《外科风云》、《急诊科医生》,从播出的剧目数量及质量上看,国产医疗剧市场的仍需经历一番挣扎。

 

据豆瓣医务类剧集数量整理得知,国产医疗剧仅有20余部,而且相对于1958年推出第一部国产剧来说,时隔43年之后才推出第一部聚焦医疗的剧集,医疗剧的起步较晚。


微信截图_20200212183420.png

微信截图_20200212183437.png


从豆瓣评分上看,自2012年之前,推出的几部医疗剧平均豆瓣评分在8分左右,其中2005年推出的《无限生机》更是高达9.2分,至今无医疗剧可以打破。到了2012年之后,《心术》《产科医生》《外科风云》等剧集受到市场欢迎,仅在2014年就推出4部医疗剧集上线,可以说是迎来了一个“小高峰”,不过从整体的豆瓣评分来看是逐渐偏低的。

 

起步晚、起点高、评分逐渐下降,这是国产医疗剧发展20年来的大趋势。从题材到出品方上细究,国产医疗剧也经历了一些自我“改革”。

 

变化之一:从传统型医疗剧向偶像医疗改变。从2012年之前,医疗剧主演多以陈建斌、姜珊、王志文这样的“正统”演员参演,而到了2012年之后,演员呈现年轻化趋势,医疗剧主演多参考市场标准,选择偶像派演员参演。

 

变化之二:题材更加细分。当医疗剧逐渐盛行后,涉猎范围也不断拓宽,妇产科、急诊科、外科、儿科、实习医生、青年医生、护士等都成了剧集讲述的主题,剧集内容也涵盖了医患矛盾、科室竞争、人性善恶、个人成长等,主题更为明晰,内容也更加多元。

 

当医疗剧成为一种追剧新风尚,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多部国产医疗剧被质疑不专业、不严谨。尤其在日美医疗剧的衬托下,“国产医疗剧更像过家家”。

 

国产医疗剧的困境

编导创作的“内忧”,制作审查的“外患”

 

“国产医疗剧的问题,不能拍血腥的手术画面,一是道具做不到,二是不过审。”在疫情爆发后,《急诊科医生》登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随后吐槽道。

 

这反映出了国产医疗发展至今的困境,编导创作的“内在因素”是其一,制作审查方面的“外在因素”是其二。

 

从编导的专业度来说,医疗剧属于行业的一种,这对专业性要求十分严格,假设剧情脱离现实,就会让观众产生弃剧的想法。

 

而行业剧不专业则是观众是最大的槽点。例如此前靳东、白百何主演的《外科风云》就因为医疗操作不规范、医学内容不专业闹得“满城风雨”,剧集官微甚至特意为此写了一封致歉信。

 005xyxR4ly1feu13ble2rj30j60r4n2j.jpg

此外像医院中空无一人、医生的白大褂穿成了风衣的感觉、通过无理取闹的家属来展现医患矛盾等这些都是国产医疗剧在制作过程中的硬伤,专业细节失真、谈恋爱注水是大多数国产医疗剧的表象,归根结底是创作者没有赋予角色职业精神。

 

而在制度审查方面,国内审批较为严格。尤其对于行业剧来说审查更为繁琐,除众所周知的广电总局审批之外,涉及到医疗行业的剧集需要卫生部门审批,涉及到律政行业的剧集需要司法部门审批,“所以这类剧集想要成功亮相荧屏,需要更多额外的工作,也需要承担更多额外的风险。”因此选择此类题材的制作方相对较少。

 

自2001年至今,国产医疗剧一直在“内忧外患”中艰难生长着,当这次疫情过后,国产医疗剧是否能够有所启发,更进一步呢?

 

2020医疗剧走向

 

1月28日,横店影视城下发了暂停剧组拍摄的通知,其中就包含刚开机一个月的《谢谢你医生》。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将《ICU48小时》改名为《谢谢你医生》,但经历过这次疫情,感觉这个名字真的改得很好,谢谢所有的医护人员。”有网友在《谢谢你医生》的官博中留言。

 

经过此次的共克疫情,网友对医疗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医护人员也更加重视,这种情感联结将会投射在剧集中,“已经在开拍的剧组正在考虑加入更多的现实元素,正处于筹备中的剧组将会从这次疫情中鲜活的人物作为创作的主要素材,未来一段时间,医疗类作品可能会占比有所提高。”有剧集制片人在此前接受娱大采访时表示。


微信截图_20200212183508.png


从这些已备案的医疗剧中可以看出,都市言情所占比重仍然较大,且剧集之间存在撞题的可能,再加之部分剧组遭遇停拍的压力,最终国产医疗剧集能否让观众接受仍需打个问号。

 

而对于尚未开拍但是对医疗剧有想法的制片方来说,此次武汉疫情便是值得铭记与警醒的素材,采用纪实性手法还原全国人民同舟共济的强大力量、歌颂逆行的白衣天使不辱使命的奉献精神,“写实性”医疗剧相比都市言情的医疗剧来说更具有普适性与厚重感。


今天是疫情全面爆发的第22天,相比起2003年的非典肺炎来说,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22天理我们被迫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也体会到无数令人感动、悲恸、无奈的瞬间,二度征战的钟南山院士,“吹哨人”李文亮医生,还有无数“不顾报酬、不计生死”的医生护士前往距离死亡最近的战场,这其实都是这人世间中最值得铭记的一刻。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这次疫情爆发后,令人难忘的不止于落下的泪、吸取的教训、收获的感动、被科普的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些瞬间以影像的方式保存,传递给人世间,引起社会对医患关系的思考,引发每个观众对生死、人生的反思。


本文由Morketing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