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TREND

疫情“黑天鹅”上万亿损失下:解析5大行业影响和未来 | Morketing Research观察01期

Hugh  · 2020-03-25 18:38

【摘要】 疫情之后,受到冲击的各行业能否迎来期望中的转机?

作者 | Hugh Zhao

2020年开年“黑天鹅”频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国际石油争端冲击、美股短期触发4次下跌熔断……这些都为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在中国已经进入战胜疫情的尾声之后,各行业在全面复工复产的同时,又将面临外部环境的极大不确定性。在2020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报复性消费”是否会出现?各行业会面临哪些困难、又会呈现哪些趋势?

 

Morketing研究院选取了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典型行业,试分析这些行业接下来的趋势走向。


电影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电影行业可以说是最先对疫情表现出应激反应的行业。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正式封城,当天《姜子牙》、《熊出没》、《夺冠》、《紧急救援》、《囧妈》《唐人街探案3》7部热门春节档影片相继宣布撤档,1月24日线下院线全部暂停营业。

 

春节档因其持续时间长、消费者消费需求强劲,所以历年来都是电影行业市场厮杀的重心,并且承担了全年最大比例的档期收入。以2019年为例,仅2019年大年初一票房便达14.5亿元,创下内地影史最高单日票房纪录。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2019年春节档票房收入达58.38亿元,整个2月份票房收入(111.07亿元)占全年票房收入(642.66亿元)比例达17.3%。


微信图片_20200325183151.png

 数据来源于猫眼。

而2020年电影市场一片惨淡,根据猫眼票房数据,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中国电影票房仅284.5万元,截至目前为止,预估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损失超过百亿元。

 

那么当疫情过去,中国电影市场会迎来反弹吗?我们的答案是从短期来看电影行业会迎来一波小幅度反弹。根据猫眼研究院的调研结果,观众对疫情过后观影的意愿增强,其中近七成观众选择在疫情结束之后“聚餐吃饭”和“去电影院看电影”;并且50%以上观众在经历疫情后影院观影的意愿增强,27%的观众表示“特别想去看电影”。

 

但是在官方没有宣布疫情结束之前,电影行业的“报复性消费”会被一直延后。根据猫眼电影数据,3月21日全国有507家影院复工,全天总票房仅3.1万元,这说明消费者暂时仍然对外出观影心存疑虑。所以可以判断国内疫情结束的时间点就是电影行业迎来反弹的开始,初步预计今年五一档电影市场会迎来一波小爆发。

 

从长期来看,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必然要经历严峻的寒冬。一方面,春节档、情人节档撤档的电影会分散到其他档期上映,接下来的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的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由于市场承载力有限,所以春节档损失的百亿票房已经很难从其他档期弥补回来,甚至我们要提防过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伤害原有的尚算健康的市场秩序。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速已经在放缓,2019年是在提高票价、爆款频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达成的全年票房同比增长5.4%的成绩,考虑到经济下行的预期,这个增速已经难以达到。

 

最后,在前两年的税务风波后,电影行业一直处在自我改善之中。今年春节档的缺失对中国电影产业链中的制作方、发行方、院线、剧组皆形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迟迟不能复工的情况下,因资本损失造成的观望与调整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样一个强资本驱动的产业来说,接下来的生产活动必然会受到影响。

 

所以预计今明两年,中国电影行业都要处于调整阶段。


餐饮行业:承载力影响恢复程度


餐饮行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根据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今年春节假期7天内,新冠肺炎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93%的餐饮企业都选择了关闭门店。其中,有73%的企业关闭了旗下所有门店;8%的企业关闭旗下八成以上的门店;也有7%的企业关闭了不到一半的门店;仅有7%的餐饮企业由于是团膳或者是单店,所有门店继续进行维持性经营。

 

而随着疫情的持续,消费者居家避免外出,即使选择维持经营的餐饮企业也逐渐变得难以为继。与此同时,餐饮企业还需承担着房租水电与员工薪酬,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网上流传很广的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的讲话让人们更加关注这一切,

 

不过餐饮行业毕竟是刚需行业之一,所以在疫情好转之后,消费者为了社交以及放松,隔离期间积压的消费需求会在短期内释放出来,餐饮行业很大可能会迎来一波消费反弹,可以弥补一部分疫情期间的损失。现在在线下已经可以看到西贝的广告,也说明有部分餐饮企业对于疫情结束以后的反弹抱有期待并积极应对。

 

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过乐观,一方面疫情并不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频率,另一方面餐饮企业线下场景的承载能力毕竟有限度,而消费者的消费冲动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预测,餐饮企业会在疫情结束后迎来“报复性反弹”,但这波反弹无法弥补餐饮企业的损失,也不能改善其今年面临的经营压力。

 

接下来,餐饮企业可能会加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以追求降本增效逐渐恢复元气。


快消行业:补偿性消费不显著 


疫情期间,快消行业也经历了短期冲击。一方面上游供给端受到物流与生产影响,供给出现紧缺;另一方面下游需求端消费需求萎缩,消费者进行居家隔离,大部分线下渠道暂停营业。

 

以快消品中的典型品类化妆品为例,根据艾媒咨询的分析,2020年1-2月,化妆品行业整体业绩有所下滑,特别是以线下渠道为主的化妆品零售企业受影响程度更大。天猫美妆品类在2020年春节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三期间(1月25到2月6日)的销售额与2019年同期相比,整体下降了30%,其中,高端美妆品类降幅达40%。

 

而且疫情之后快消品并不会迎来“报复性消费”。同样以化妆品品类为例,在2003年SARS 疫情期后(当年7月至12月),化妆品零售逐步恢复,但补偿性消费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化妆品的消费仅为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出现过度性消费几率过低。

 

微信图片_20200325183444.png


图片来自光大证券研究所


具有同样表现的还有酒类、日用品等。

 

从长期来看,疫情并不会影响快消行业的基本盘,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快消行业将会得到快速恢复。另外由于疫情期间众多快消品企业开拓线上渠道的努力大大拓宽了行业视野,可以预见线上线下多渠道整合、数字渠道的精准营销将成为快消品行业的探索趋势之一。


旅游行业:“五一”或成旅游高峰 


高度市场化的旅游行业是受疫情影响损失最大的行业之一,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预计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分别负增长56%和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69%和20.6%,全年减收1.18万亿元。

 

旅游行业近两年的日子本来就不太好过,虽然出游人次及行业收入连创新高,但过于分散的行业现状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疫情来袭后,全面停摆、企业倒闭、员工失业,旅游行业一片惨淡。但是相关从业人员对于疫情之后旅游行业的复苏仍然抱有很高预期。

 

首先,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与意愿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面向城乡居民的专项调研表明:71.5%的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稳定一段时间会外出旅游,20.7%表示疫情过去后尽快外出旅游。

 

其次,疫情期间积累的旅游需求会在未来半年得到集中释放,其中“五一黄金周”会迎来第一个旅游高峰。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民众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显示,43%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疫情受控,会选择在今年3月至6月旅游,选择5月旅游者占比达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其次是6月、7月和8月,各有15%;10月中国国庆假期预计也是高峰,有14%。

 

但是从全年情况来看,疫情的影响会是长期存在,尤其是随着国外疫情的扩散,出境游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变得冷清,这也不得不使相关企业做出调整。

 

我们预计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将持续至2021年。


制造业:恢复需要政策大力支持


制造业在疫情期间主要面临着三个问题:第一,由于消费者消费减少导致市场需求萎缩,以手机为例,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2月份中国手机销量仅为638.4万台,同比下滑56%,这还是发生在手机企业线上渠道已经很成熟的情况下;第二,封路、防控导致供应链受到影响,物流受阻,原材料供给不足,生产能力下降;第三,复工人员不足导致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受到影响最大。

 

这造成了中国制造业的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2月份,受疫情影响,中国制造业PMI为35.7%。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36.3%、35.5%和34.1%,比上月下降14.1、14.6和14.5个百分点,各分类指数全线下挫。


微信图片_20200325184311.png

中国2月份PMI指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大量中小型企业陷入了生死存亡危机,那些具有外贸业务的制造业企业,由于迟迟无法交付订单,违约及客户流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由于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其他地区的生产及商业活动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据外媒消息,苹果可能取消或延后春季发布会,其中一个原因便推测是受疫情影响,苹果两款产品的量产情况并不乐观。

 

由于制造业当前面临着严峻风险以及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制造业的复苏已经不会也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国家政策的调整将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比如推动减税降费、加大信贷支持等。

 

疫情过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升,制造业企业短期会进入忙碌状态,能否尽快复工复产拿下订单、满足市场需求,将成为制造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分水岭。


结语


这次疫情对很多行业都产生了影响,有的行业因此受益,但是更多的行业从中蒙受了损失。很多企业倒闭,虽然它们留下的市场空白会很快被幸存者和后来者填满,但是这种天灾人祸加速下的优胜劣汰使底色太过悲凉。

 

不过万事都是危、机共存。一方面,这次疫情导致消费者群体和市场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众多企业需要重新对其进行定位,这形成了一个机会窗口;另一方面,疫情期间一些现代办公软件的应用和企业对线上渠道的探索应用,将导致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加速替代传统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大大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程度加深,这些都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企业服务行业的发展可能会迎来加速,营销人也将面临一个风险与机遇都被同等扩大的时代。

本文由Morketing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