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3岁的《创造营》,2岁的《青你》,都糊了 | 娱大观察

独行的猎手  · 2020-05-27 19:04

【摘要】 “创造”系列刚刚3岁,“婧”不过是第二年,偶像练习生甚至还没出第二季。如此“年轻”的团综们为何会遇到中年危机呢?

“《青你2》,你看了吗?”

 

“《创造101》的小姐姐们,你pick谁?”

 

本以为在这个特殊的夏天,办公室里的95后小姐姐会为自己支持的选手拉票,battle。但现实却是,当被问到上面两个问题时,大家一脸冷漠,甚至没有一个人在追这两部综艺。

 

回想2018年,无论是《偶像练习生》,还是《创造101》都激起了粉圈的极大热情。

 

这一点从这两部综艺诞生的流行语数量就可见一斑。

 

王菊让很多人成了“陶渊明”和“菊外人”,杨超越被封“锦鲤”。此外,“C位出道”、“pick”也都是从那时候开始流行的。

 

然而到了今年,除了“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之外,似乎再也难觅一个可以引爆全网的词汇了。甚至连黄子韬、吴亦凡和鹿晗的“世纪同框”都没有引发太多的讨论。

 

 世纪同框.png

“世纪同框”也不香了

 

许多数据也都体现了这两部综艺的“颓势”。云合数据显示,《创造营2020》播出首周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为9.44%,而在后两周,这个数据一路下滑到了8.82%和8.55%。《青春有你2》市占率也从之前的“10%+”降到了上周的9.29%。

 

 

“创造”系列刚刚3岁,“婧”不过是第二年,偶像练习生甚至还没出第二季。如此“年轻”的团综们为何会遇到中年危机呢?

 

创新失败,为什么没人能记住选手

 

能改赛制则改,不能改赛制就换选手,不能换选手就变导师。

 

对于“综N代”来说,“变”几乎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

 

既然变是必然的,怎么变其实才更重要的。

 

可惜的是,这样的变化并没有得到观众的正向反馈。

 

首先就是赛制。以《创造营2020》为例,本季一开始就放弃了之前“从零开始”的常规路径,而是通过主题曲考核就给学员分好了等级。

 

“主力队、预备队、板凳队”的名称听上去十分残酷,“一天班、三天班、五天班”的叫法看上去也大有“鞭策学员奋进”的意思。

 

然而最终的结果显示,除了让观众降低了带入感之外,这个新赛制似乎并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之后的公演,观众再次被“剥夺”了投票圈,之前“你一票我一票,XX明天就出道”的氛围已经不见了。

 

就其原因,《创造营2020》之所以会采用这样的赛制,是和当下中国偶像市场的变化分不开的。更多艺人和其背后的经纪公司开始更重视才艺表现,而非出道的“虚名”了。

 

就在上周,选手陈卓璇公开表示“自己不想和场上选手比较,要对标的就是导师”。从目前来看,这也是大部分参赛选手的共同心声。

 

客观地说,本可以靠“颜值和卖萌耍宝”的偶像,现在却不得不在“拼才艺”的赛道上搏杀,这的确是一件好事。毕竟,当年杨超越的出道曾经遭到过各种口诛笔伐,为了不再“重蹈覆辙”,出品方做出这种调整也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观众无法短时间内认同这一套,比起当年的“热捧王菊”和“喜提锦鲤”,今年的比赛却变成了“nbcs”(nobody cares,即没人关心)。尽管这两个人论才艺可能比不上孟美岐、吴宣仪,但这对于粉丝来说又有那么重要么?

 

有数据显示,两年前的《创造101》观众中有33%出生在90年之前,这个数字到了《创造营2020》下降到了24%。围观的吃瓜群众纷纷“退水”,《创造营2020》彻底成为了“九千岁们”的自家狂欢。

 

直奔主题的节目造就了没有了话题性的选手,没有话题度,观众脑中大家的面目自然无法变得清晰。

 

而在《创造营2020》的微博相关话题热搜TOP10中,导师占据前三位,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这届的选手有多么没有存在感。如果不是“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以及“黄吴鹿的同框”,这两档节目恐怕连这点热度都不会有。

 

 微博话题.png

 

作为一档综艺,特别是选秀类的综艺,由于选手本身名气有限,所以“炒话题”就是必不可少,专业度也要适当让路。选手需要的“展现青春”,而非“展现成熟”。

 

毕竟《创造营2020》不是《我就是演员》或者《歌手:当打之年》。

 

观众更多元,团综要跟么?

 

选秀和团综节目越来越不好办了。

 

回首两年前,当“土偶土创”横空出世时,观众还会不遗余力的为自己喜欢的爱豆“疯狂打call”,拉票打榜。

 

但不得不说,随着时代的演进,观众的关注点早已经脱离了比赛成绩本身,训练生能否出圈也和他们最终的名次关系越来越小。

 

对于偶像来说,“身上有标签”已经成为了不可获取的特质,并且随着观众口味更加多元,他们给偶像贴的标签也更加复杂,想要了解并加以掌控变得越来越难。
 
除了观众人群的变化,“明星”本身特点的变化也很重要。
 
以往的选秀,大家比拼得是才艺,靠得是能力。李宇春等人都是响当当的实力派,但在当下,随着演艺人才数量的激增以及互联网的兴起,明星的“半衰期”已经大大缩短。

 

在“各领风骚一两年”的情况下,明星已经成为了一种“方生方死的快消品”。

 

实际上,不仅仅是《青你2》《创造营2020》等选秀综艺,很多其他类型的综N代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奇葩说》的老奇葩已经让观众审美疲劳,新奇葩则有着更深的“大专辩论赛”风格;《脱口秀大会》面临没有新人可推的窘境;《歌手:当打之年》想翻新就不得不增大踢馆赛的偶然性……

 

未来随着观众的逐渐成熟,一档综艺能否活得久,将极大的考验节目策划人的创新能力,以及平台在宣推时的技巧。

 

或者,创作者们也可以接受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人终有一死,节目亦然。

Morketing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