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没有品牌力的支持,在一个鱼池里钓鱼,鱼很快就被钓完了,而且来钓的人越来越多,钓一条鱼越来越费劲,成本越来越高!
做人不能势利,但做品牌要势利,因为有势才有利,有大势就会有大利,否则只是小利,只是短利!真正能成大事,赚大钱的品牌很少,因为大多数人都搞错了因果。
没有品牌力的支持,在一个鱼池里钓鱼,鱼很快就被钓完了,而且来钓的人越来越多,钓一条鱼越来越费劲,成本越来越高!
流量让你活着 品牌让你活好
许多人认为按兴趣推荐的推荐引擎,只是把搜索引擎的技术理论反过来。
一个B厂的高级技术人员告诉我,其实推荐引擎比搜索引擎难做多了。
他说:“搜索引擎是世界上最可靠的商业模式,因为每个人的需求是直接写在关键词里的,这叫“明示”。
而推荐引擎的算法是最难写的,因为要猜透用户的想法是很难的,对兴趣电商平台写算法的人来说,要猜透用户行为带来的“暗示”是最大的挑战。
——一个人在A视频停留的时间比B视频长1秒,他是对A视频里的内容更感兴趣么?
——一个人看每个视频都是快速滑过,他是对什么都没有欲望么?
——一个人在完成了一键三连,为什么却不买广告里的东西?
……
另一个是做新消费品牌的朋友,他告诉我说,在兴趣电商平台上投放,起量很快,但符合ROI的可投量很快就进入瓶颈,这时候增加投放预算ROI是完全算不过来的。
所以,在兴趣电商平台上的小品牌投放量远远多于大品牌,开始赚个几十万,几百万是大有人在的,但赚上几千万的凤毛麟角。正如刀法的创始人刀姐所说,没有品牌力的支持,在一个鱼池里钓鱼,鱼很快就被钓完了,而且来钓的人越来越多,钓一条鱼越来越费劲,成本越来越高!
因为根据消费者对于浏览内容的行为和反应,兴趣电商平台的算法会把人粗略分为三类:A1是广谱人群,猜不出明确对某类商品购物意向的人群;A2是有一些行为数据作为参考,但无法精准确定意向的人群;A3是有较为明确的行为来证明购物意向的“精准”人群。
A1、A2、A3群体的投放CPM都是一样的,大概在120元-150元之间 。绝大多数的商家,显然都会选择A3人群作为自己的投放首选,而尽量不去碰另两类人群,在最初的几个月,投放会产生较明确的效果,你的销售会呈现向上的曲线。
在投放了一段时间后,平台会告知你,A3人群你都投过了,现在没有更多的A3精准人群给你投。
如果你继续重复投放A3群体,可能会产生一些效果,那就是形成了复购;但复购的人、复购次数在单位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反复投放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而放开要求去投A1,A2就完全算不过来ROI,反复试验中往往又把之前赚的钱赔了进去。
这说明,绝大多数人在战术上是过于勤奋了,不断与平台、与算法博弈,结果终究是平台上辛苦的打工人。
先养鱼再钓鱼 从池塘到大海
如果你钓过鱼,你就知道,塘主是需要不断的养鱼、不断的投放鱼苗,不然很快就会面临无鱼可钓的问题。
如果用DAU来计算,中国最大的兴趣电商平台有6亿的DAU,这其实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鱼塘,但如果你用120元CPM的成本在兴趣电商上直接养鱼,这个账是算不过来的。关键是兴趣电商上消费者不是来购物的而是来看感兴趣的内容的,所以遇到商业化的种草内容或广告往往2秒就被划过了!养鱼的成本太高了。
因此符合效益的养鱼就是低成本市场教育,要用低成本在品牌全域拉高声量,对泛精准的人群反复触达,建立起充分的品牌认知,而相关的KOL文章或信息流广告再触达时,用户关注或釆取行动的机会将会大幅提升。
比如借助医美赛道红利和小红书抖音直播的流量红利,通过五年的努力,ulike脱毛仪的GMV,到达10亿上下,而且已经是行业领导者,占据30%市场份额,但竞争对手大量涌现,加上流量红利的消失,也让互联网的竞价流量广告成本不断上升。而更致命的是,互联网引流广告让Ulike始终停留在原始的“货找人”阶段——投了才有成交、没投就没成交,品牌陷入了增长的瓶颈期。
这时候创始人潘玉平产生了两个疑惑,就是脱毛仪品类是不是一个小众品类。另外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行业日趋内卷,而网上的各种种草和流量打法似乎穷尽了,能符合ROI的精准流量就这些,很难突破,未来如何有利润地持续增长?
这时候他发现虽然已经在网上累计花费了10个亿种草与投流,但自己的品牌仍然只是一个牌子,没有进入消费者心智。众多消费者不知道有家用脱毛仪这个品类,也不知道Ulike这个品牌。
潘玉平判断如果大家都充分知道在家买一个1500元的脱毛仪就可以无痛冰点脱毛让自己更美,未来应该至少有5000万女性会购买。
感受到了互联网流量广告的掣肘后,他决定Ulike必须破圈,迅速建立品牌知名度,让更多人知道品牌、主动找品牌,也就是从“货找人”转变为“人找货”的发展模式。但想通过互联网流量广告或者公关建立品牌这条路,其实很难走通。
一是流量广告的竞争环境非常恶劣,各种竞争对手都针对着同一批用户不断投放广告,嘈杂的环境使得Ulike淹没其中。一旦想把投放的范围扩大一些,ROI就非常难看,打流量广告去建立品牌的成本极高,远远高于直接硬广。
二是Ulike流量广告触达的人群相比广普顾客而言,其实是很窄的,外界对Ulike还没有形成广泛认知的状态。Ulike做社交种草多年,但大家都在种草,社交媒体已经是茫茫草原,真正撞到的人群十分有限,由于本身知名度不高,绝大多数用户都不会太关注,想引爆话题,可能性非常低。
2021年潘玉平最终决定在线下实施品牌破圈,聚焦在分众上对4亿城市主流人群发起品牌攻势,2021年618开创了天猫4.62亿的佳绩,冲入天猫美妆的第六位,而同年GMV就升至了25亿,而2022年以夏天更美为主题继续投放,618突破6.2亿,上半年的GMV就破了25亿。
潘玉平认为在分众上品牌破圈后,Ulike 获得了肉眼可见的增速成长,不仅销量大涨,Ulike品牌百度搜索指数、微信搜索指数飙升,最直观的是天猫后台搜索指数,能很明显地看到 Ulike 脱毛仪、冰点脱毛、Ulike 冰点脱毛仪这些品牌相关关键词搜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品牌成功进入了“人找货”阶段,这都是品牌引爆后带来的“不花钱”的流量。
更重要的是,许多女生都记住了 Ulike,即使她现在不买,但等她需要脱毛仪的时候就会想到 Ulike。心智的成功预售和品牌力的指数级增长,让Ulike摆脱了流量的捆绑,成功“破圈”从一个网红品牌成为一个公众品牌。
同时他认为品牌引爆后,线上内容被二次盘活,品牌线下引爆后,线上互联网的内容开始更多的被消费者关注,点击率和转化率也在不断提高。
这是因为,当顾客在分众里看到了品牌广告后,不仅对品牌有了熟悉感,更潜移默化地刺激了需求、产生了兴趣,为消费行为埋下了种子。接收线上推送广告时,感兴趣的程度也大大提高。
线下品牌引爆破圈 线上流量效益倍增
经授权转载发布。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