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人物

经常霸占热搜的梨视频,为何既能赚钱又能坚守情怀| Morketing Summit 2018专题

未知  · 2018-12-19 19:02

【摘要】 梨视频主打的商业模式预计今年收入将达到2亿元。

“如果说短视频的上半场是流量和资本的单边竞争,下半场的重心就是产品怎么发展、技术怎么发展、商业化模式怎么找到。”梨视频商业化VP李霁在第三届Morketing Summit2018全球营销商业峰会上如是说。

 

梨视频团队大多做新闻出身,有着自己的价值观。2016年11月梨视频上线,主打新闻资讯,创造严肃内容,希望做一个“华语世界热点话题、公众热点话题的生产者”。

 

在热点的拍摄和传播方面,梨视频建立了庞大的拍客体系和网络。全球拥有6万多名核心拍客人员,并委派拍客主管,负责和拍客保持联系、分配选题、考核业绩。随着越来越多拍客的加入,梨视频还在线下举办了多期拍客训练营。此外,梨视频还和一些机构合作。

 

为了确保视频质量,梨视频组建了200人的审核团队,实行“三班倒”的工作方式,对上传视频实行交叉审核,再对视频进行处理和精编,最后才发布。

 

2017年4月,梨视频正式走上商业化道路,并不断探索、深化。目前,梨视频有两大“战略王牌”,第一是全民拍客活动,拍摄的内容真实且带有话题,为品牌打造社会价值;第二是拍客定制,包括8种类型的拍客商业玩法,以创意取胜。经过近2年的时间,梨视频采用的商业模式,完成了将近一个亿的营销。

 


以下为演讲内容(Morketing整理,略有删减)

 

我们其实是一帮有着自己价值观的人。我们会觉得,既然是做新闻出身,关注的范围应该更广。我们关注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关注年轻一代,去探究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者再拔高一点,聚焦到全球各个部落、各个族群,或者探讨人类共同体的命运。

 

我们定了一个目标,我们要做一个华语世界热点话题、公众热点话题的生产者。我们要去传达很专业的信息和内容。大家知道短视频时长一般在30秒到3分钟,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传递最精华的新闻资讯内容,对于生产内容的生产人员有很高的要求。一个专业的生产者,要有捕捉资讯的能力,要把资讯信息放在短片里面。我们想是不是可以找很多专业的生产能力的人?并且把这样的人运营好,建立一个网络系统,每天生产海量的短片。于是梨视频有了全球拍客体系。

 


 屏幕快照 2018-12-10 19.03.05.png

 

这是梨视频最大的一个核心资源,在全球差不多有6万多名核心拍客人员。这些人员遍布在七大洲,在525个主要城市,在国内的2千多个区县城市。这些人员本身的背景不是普通的内容生产者,他们很多是记者,或者本身有一些媒体背景,甚至很多虽然不是媒体从业者,但他对于画面的拍摄、短片制作有很强的专业能力。

 

有了这样一群人,我们每年日均有1500条短片,由遍布在全球各个角落的核心拍客提供素材。除了核心拍客,如果想做一个中等体量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平台,我们和很多自媒体,一些当地日报、一些媒体集团合作。他们作为机构拍客,向我们提供当地素材,提供最新资讯。同时我们也和像Zoomin.TV这样的海外拍客公司结成拍客联盟,包括前段时间上线的中国60秒,就是各个楼宇地铁分发我们的内容。

 

这些机构拍客和联盟拍客生产大量内容,或者说生产更专业的内容。在核心拍客、机构拍客和联盟拍客里面,我们发现做商业化的时候培养出了一批商业拍客。这一部分拍客完全用于商业生产。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拍客体系,我们今年目标是把核心拍客力量再往国内二三线城市发展,发展到将近10万、20万的体量。

 

对于全球拍客系统来说,一个重点是我们有了拍客,另一个是做网络系统。网络系统重点是怎么运用、管理这些拍客,以及管理这些拍客生产的内容。我们自主研发了SPIDER智能化拍客网络管理系统,对于拍客的身份和拍客的属地,包括拍客自己生产的内容,进行了标签化分类管理。

 

很多地方都有拍客主管,他们会跟这些拍客随时保持沟通和联系,关注和记录这些拍客的生产内容频率、频次,如果拍客的作品得到了很大的播放量,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度,达到热搜情况的话会给予一些奖励和奖金,24小时之内到账。

 

我们也会给拍客派题,因为他们生产的内容是碎片化的。我们有一个中央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的人都是媒体出身,有很强的职业敏感度,一旦发现了热点问题之后,他会跟拍客沟通,去跟踪这些内容,或者做系列专题,进行发酵和扩散。

 

有效管理后, 6万多名拍客当中,一半以上会保持很平均的发布状态,并且能及时地沟通。这在传统媒体上很难做到,因为要在第一现场,及时去做一个现场报道。但派人去当地,全球的任何地方,交通、住宿、来回成本,还赶不上时效性,新闻资讯最核心的就是时效性。建立全球拍客系统,最大化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正实现了实时的能够看到第一现场发生的事情。

 

我们有一个核心的管理团队,称之为“中央厨房”,这个“中央厨房”差不多有200人,对拍客生产的内容交叉核实,保证所有内容的真实性;也对这些内容进行后期的再处理和精编,让整个短片看起来高质量、更流畅,才会发布。

 

这样的话,这个团队基本上是24小时“三班倒”工作状态。对拍客人力资源的系统化管理,以及对拍客生产内容的管理,两年时间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拍客网络体系。

 


 屏幕快照 2018-12-10 19.03.20.png


有了拍客网络体系之后,要把一个产品做好,希望完成它的商业化。其实我们做商业化的时候在思考,拍客生产的模式怎样才能引领,这个生产模式可不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所以我们做拍客内容,比如有一年春节,我们在“一带一路”用了全球300名拍客,去“一带一路”的60多个城市进行了长达12小时的直播,把这些城市所发生的一切都进行直播。同时,我们也跟一些企业比如跟华为以影像为切入点,做了一个30秒看全新世界。

 

通过跟外界合作,一方面进一步地夯实我们的核心拍客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把拍客生产内容的模式对外推出去,看看业界反映。事实证明我们得到了业界许多的认可,效果超出我们想象。所以在2017年4月正式开始了,也就是说上线一年多的时间开始了我们的商业化。

 

最初的商业化包括大家很熟悉的移动端广告,或者是一些视频类的品牌植入信息。但真正开始尝试的是什么?是把拍客这个核心团队拿到商业化当中去运用。

 

我们有两个主要的“战略王牌”,第一个是全民拍客活动,第二是拍客的核心内容创造。首先来看全民拍客活动,做全民拍客活动的时候,做了很多的内容尝试,我们会给拍客一个主题或者一个选题,拍客根据选题在当地拍摄,因为拍客非常熟悉当地,拍摄一些相关短片。征集来后根据最高流量发放奖金。比如400万寻房,400万在北京能买什么房子,我们去了全球其他地方,看看400万可以买什么样的房子。当地的拍客做了一系列报道。

 

我们把这种拍客活动应用到商业当中,我们认为拍客拍到的东西第一是真实的,做品牌宣传的时候真实才会有力。第二,拍客其实创造的内容都带有话题性,话题性可以带来关注和聚焦,更好传递一些商业价值,或者说替品牌打造它的社会价值。

 

我们做全球拍客活动的营销链路,会在自己站内发起话题,用首页引入流量,让大家参与。我们会让商业拍客先去拍一些案例,拍一些跟主题相关的或者跟玩法相关的短片。用户可以仿照拍客的方式,成为一个拍客,上传自己作品。

 


 屏幕快照 2018-12-10 19.03.38.png


当然,我们需要一个审核,审核是很强调的事情,学习商业拍客的拍法,但拍摄的内容能否得到认证通过,需要中央团队对短片进行审核,包括内容和质量各个方面。

 

所以在线下也有很多拍客训练营,办了很多期,在全国各个城市,希望通过专业拍客,跟大家分享一些拍摄经验。包括拍客主管,分享一些做拍客选题方面的规划,让那些想成为拍客的人去学习成为一个拍客。这里举一个简单例子,我们之前跟滴滴做“春节你最想留下谁”,当时商业拍客先在一些主要城市随机采访一些路人,比如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再将短片上传到我们的活动页面。活动最后非常暖心,差不多有300多条完片,最后通过审核的是300多条。

 

全球拍客活动是核心资源完成商业化,第二是拍客定制,现在有6万多名拍客,接下来准备发展更多接近十几万的拍客体量。这些人中,很多人的创意能力、内容制作能力非常强。我们讲的始于内容,敬于需求,久于创意,忠于品质,把拍客精神最大发挥出来,运用到商业化当中,做了很多尝试。

 

我们有8个玩法。我们做的创意短片类型非常多,有些经常被品牌用到,比如脑洞大开,就是一些很奇特的创意短片,还有街头访问、动画直播、种草测评,造个IP等,这8种类型是我们拍客主要的商业玩法类型。

 

这两个核心产品,是我们梨视频上线两年多,目前能够商业变现的两条道路。

 

屏幕快照 2018-12-10 19.07.43.png


 

我们未来仍会在这两个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去开发更多的适合拍客的商业化玩法。但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做一些其它的移动端营销。

 

发展到现在,如果说短视频的上半场是流量和资本的单边竞争,下半场的重心就是看产品怎么发展、技术怎么发展、商业化模式怎么找到。从2017年4月到2017年年底,我们差不多完成了将近一个亿的营销,今年可能会翻倍。

 

这条路已经走通了,我们希望接下来走得更好、走得更稳。

 

 


本文由Morketing整理,若要转载请先联系。

已有2人收藏

+1

已有3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1
头像

nihao
2018-12-20 14:21 回复
头像

未知

发表文章0篇

最近更新

阅读更多TA的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图片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