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鲁豫形象酷似巴黎logo,营销还是争议?
文|CD
“鲁豫变巴黎logo”:
伊利营销的逆袭之路
但是,在被视频洗脑之余,我们也不难发现:视频中出现的“巴黎logo”与“巴黎奥运会会徽”并不是同一个,而是在细微的地方有差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伊利并非巴黎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在2024巴黎奥运会中,伊利仅仅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乳制品”,故此并没有使用巴黎奥运会会徽的资格。
根据2024年巴黎奥运会官方网站,这次巴黎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分为四大类别,分别是:全球合作伙伴、高级合作伙伴、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在此之外的所有品牌都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巴黎奥运会标识,否则就构成侵权。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伊利一招“伏击营销”即巧妙避过侵权,又蹭上了巴黎奥运会的热度。(伏击营销,指非赞助企业开展与赞助对象相关联的营销活动,使消费者误认其为官方赞助商的一种“非法”分享官方赞助权益的商业行为。)。
仔细看,伊利在玩梗鲁豫的广告片中对巴黎奥运会的会徽进行了微调,使其更像鲁豫,但又仿佛原本的会徽;除此之外,如若仔细查看视频,会发现视频内没有任何音频或文字提到了“奥运”。“巴黎奥运会logo”被替换成了“巴黎logo”,而鲁豫也只是“巴黎观赛大使”,并非“巴黎奥运会观赛大使”。
当然,争议难免。伊利的这种做法可能会对那些真正投入资源和资金成为官方合作伙伴的品牌造成不公平的竞争。毕竟,赞助商们为了获得官方身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资源成本。而伊利通过这种方式“蹭热度”,似乎有些“不劳而获”的嫌疑。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伊利的这次营销活动也展示了品牌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的创新和灵活性,即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地与大型活动或热点事件建立联系,来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在数字化和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品牌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地思考如何与消费者沟通和互动,同时也要时刻注意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品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长远的发展。
内容原创,转载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