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深度

盈亏平衡的M Stand和欠薪的Seesaw,精品咖啡的“两难”选择

Sober  · 2025-03-31 10:44

【摘要】 他们三个也像极了曾经的“茶饮三巨头”


曾经的“明星咖啡”Seesaw Coffee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去年被传大面积关店,今年已被指欠薪。而同样作为当年精品咖啡的明星玩家M Stand,则已经在2024年实现了盈亏平衡。


对比之下,在当下的中国咖啡市场,精品咖啡已经不是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没有那么多选择。规模和空间,或许只能二选一?


01

Seesaw的五年

从高光到坠落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Seesaw在用户心中的地位,或许就是那句:爱过。


Seesaw的门店数量,可以直观的展现市场与用户对她的爱与不爱。最风光的那几年,Seesaw门店数超过了160家,尤其是2022年,其一年之内新开了近百家门店。2024年3月底,据窄门餐眼显示,Seesaw目前仅存97家门店。如今,这个数字变成了64。


Seesaw成立于2012年,在那个时代下,Seesaw是中国精品连锁咖啡品牌的代表。


一方面,在2012年左右,精品咖啡对于中国的绝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或者说,认知中只有星巴克;另一方面,独特的空间设计也成为Seesaw“故事”的一部分,赶上了消费升级这股风,Seesaw前几年的发展始终顺风顺水。其一度被称为国内精品咖啡的“黄埔军校”。


2021年是市场,或是说资本最爱Seesaw的时候。


那一年的7月,其先是被喜茶看上,完成了一笔过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随后,当你年实现了超3倍的业绩增长;同店销售比超过年初制定的50%目标,达到了85%;此外,全年线下客流量达1000万人次;会员体量也在一年内翻十倍,增长到了200万人。


于是,2022年,Seesaw再度披露完成数亿人民币A++轮融资。


那么,爱过之后呢?


最新的消息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Seesaw Coffee被爆拖欠员工工资,其中涉及约50位门店员工和25名办公室职员。还有不少已离职员工表示,在职期间经历过分期发放工资、五险一金被断缴以及违规辞退等情况。


而事实上,除了欠薪,这两年来,Seesaw只要传出消息,几乎没有一个是好消息。


2024年1月初,Seesaw被爆出全国范围内多家门店暂停营业。


当时,有网友表示,其在武汉的三家门店将于12月31日后全部闭店。彼时,iBrandi品创观察到,虽然在大众点评上其位于武汉万象城的门店已经暂停营业,其他两家门店还未关停。但“Seesaw Coffee”官方公众号的门店社群中,已经没有武汉市门店。


Seesaw创始人针对大规模闭店给出的回应是:近期关闭了部分不符合区域聚焦策略、不符合品牌定位和不符合门店模型的“三不”门店,以保障未来扩张之路的基本底盘更加扎实。接下来的2024年到2026年,Seesaw将聚焦华东区域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加强核心商圈的门店密度。


但故事并没有按照其预想的那样发展,即使Seesaw也尝试了“自救”。


闭店潮之后,Seesaw选择尝试开放加盟。虽然没有高调官宣,但Seesaw选择把这件事放在小程序之上,据当时媒体报道,Seesaw5家特许经营门店已经开业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Seesaw或许还处在摇摆之中,除了没有官宣,进一步看,相较于其他餐饮品牌的“一站式服务”,甚至提供加盟补贴,成为Seesaw的开店合作伙伴,似乎吸引力不大。



随后的2024年底,Seesaw便开始陆续就被爆资金链紧张、无法正常发放员工工资、创始人被限高、陷入“关店潮”等负面新闻。


进入2025年之后,Seesaw在成都的最后一家门店于1月15日正式闭店;北京最后一家门店,也因长期拖欠租金在1月26日关闭。


02

M Stand的盈亏平衡

与还在“摇摆”的Manner


回过头来看,Seesaw的倒下,或许也是一个典型的“第三空间”倒下的故事。


一直以来,Seesaw始终坚守“精品咖啡”和“第三空间”的故事,即使试图开放加盟,其依旧是高门槛加盟,像极了最初开放加盟的奈雪的茶。


Seesaw创始人吴晓梅2023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达过对行业价格战的看法,“友商们正在低线城市教育市场,但对Seesaw来说,布局下沉市场效率不高,我们的逻辑依然是打造精品化。”


事实如此,尤其是近两年的咖啡市场,价格战和规模战,都比新茶饮更卷。既想要保持品牌调性,又不做创新,Seesaw的倒下是必然。


与之相对的是则另一个精品咖啡玩家,在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的, M Stand的成长轨迹。


同样是精品咖啡,同样在最初的布局思路是开大店,同样不想太下沉。尤其是,无论是大店的设计还是产品层面,M Stand甚至比Seesaw更追求“美”。


因此,自知自己卷不过低价和规模的M Stand直接选择去卷品牌,卷认知,卷用户忠诚度,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据公众号姚兰Yvonne的报道,M Stand在2024年实现了盈亏平衡,而帮助M Stand实现这一成绩的,离不开其近两年对周边产品的发力。


M Stand创始人葛冬在2023年黑蚁资本消费峰会上分享到,M Stand曾在2022年11月初推出“5周年限定礼盒”(包含1副扑克牌、1盒挂耳咖啡、1个网球、1个保温杯及1只杜邦包),这套黑色礼盒售价500元,准备了500份,仅在会员商城发售,30分钟售罄。“它在当天带动了咖啡折扣券的销售,远超团队预期。”



回想一下,近两年,M Stand的木鱼、耳机包等周边都曾异常火热。据报道,2024年,M Stand一共推出了超60款周边,远超其新推的咖啡产品数量。


2021年初,葛冬就在接受“东西文娱”采访时明确表示,M Stand强调品牌,这是作为后来者的市场策略,“因为如果你单靠卖咖啡太容易被人超越了。”而在M Stand不摇摆,坚定的不卷规模、价格,而是卷品牌之下,其对于自己的成长路径也始终清晰。


一方面,除了源源不断的推出周边,M Stand也通过开设快闪店的方式,将咖啡与周边一同售卖。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售卖品牌”的方式。


另一方面,虽然不卷规模,但M Stand始终没有停止过开始“品牌门店”的脚步以及不断搭建、优化着内部体系。


如今,M Stand保持着两种店型,一种是开在商场中的100平方米左右的品牌形象店,另一种是开在字楼里的50平米左右的精品店。



据窄门餐眼显示,M Stand已经进驻了37个城市,在营门店也已经超过500家。这对一个精品咖啡品牌,尤其是对一个曾经被称之为“网红品牌”的精品咖啡来说,已经不易。


当然,如果你问哪一个精品咖啡品牌开店比M Stand多,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门店数量已达2000家的Manner。


但显然,与M Stand的坚定相比,Manner似乎还处于摇摆之中——无论是其一直无法平衡精品与效率,还是其此前曾“试水”大店提供轻食但无疾而终,以及日前又一度传出在内部讨论是否要开放加盟。


03

结语

M Stand、Seesaw、Manner似乎像极了新茶饮界的喜茶、乐乐茶和奈雪的茶。


就最近的动作来讲,喜茶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去拼低价、卷规模;乐乐茶最近则被传出要关闭直营门店与“转型”的消息;奈雪的茶则依旧困在“品牌调性”与“下沉规模”之中。


咖啡市场的竞争丝毫不输新茶饮,就像曾经分析奈雪一样,用户不是不需要“第三空间”了,但对于品牌来讲,与其左右摇摆,不如坚定的选择一条路,尤其是相对年轻的品牌。


而对于咖啡来讲,“卷规模”与“卖空间”,或许真的只能二选一?

转载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