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移动营销市场发展势头迅猛,给予广告主无尽的想象空间,也存在令广告主头疼的难题——广告欺诈和流量作弊。近年来全球数字广告圈对广告流量欺诈的关注度有增无减,但由于欺诈问题的复杂多变,这个如影随形的“幽灵”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广告主对广告公开透明度、投资回报率标准的提高,他们正在寻找更有效的手段来应对广告欺诈和流量作弊。移动营销人员迫切想要知晓“被浪费的广告费”究竟去了哪里、其被浪费的原因以及减少此类浪费的方法。全球移动营销专家TUNE最新的反欺诈报告应运而生,报告研究样本覆盖700家网络联盟当中的240亿点击量,揭晓了移动广告欺诈现象背后原因,同时提供了最新的解决方案。
报告揭示了广告欺诈肆虐的严重后果,现实情况可能比想象的还要夸张——经数字安全公司WhiteOps研究,广告欺诈已经给广告主造成了72亿美元的损失;同时另一家数字安全公司Adloox预测,财产损失在2017年将会加倍至164亿美元。
TUNE研究表明,网络联盟欺诈现象普遍,大部分网盟存在不同程度的欺诈和作弊行为。在调查的样本中,有8家网盟存在100%的作弊行为,有34家网盟作弊行为超出50%,23.3%的网盟均存在超过20%的明显广告作弊行为,网盟平均作弊比率高达15.17%。正是这些如影随形的欺诈行为,吞噬了巨额的广告费。
TUNE报告数据:欺诈现象最严重的34家网络联盟
对抗广告欺诈的核心正是在于帮助广告主把每一笔广告预算花在有效的流量上。TUNE建议广告主和网络联盟双方都提高反欺诈意识,寻找坚实可靠的第三方数据平台,践行有效的反欺诈策略。
放眼全球,移动营销市场呈现多元共生、垂直细分的形态,但精细化的发展模式也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全球从业者需要正视潜在损失,及时规避风险。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之前,首先需要精准定义问题——究竟移动广告造假行为都有哪些。TUNE在研究报告中对移动广告造假行为进行了分类:
在应用UA安装营销广告中的作弊方式主要分为三类:点击造假、安装造假、用户信息造假;
在非应用安装的移动广告中,比较常见的作弊方式主要有:曝光率造假,目标用户群定向错误, 机械程序化造假。
那么这些造假,究竟是在哪些环节出现的?TUNE提出两个容易被钻空子的关键点:子渠道/下游渠道和二级代理商。层层代理,错综复杂的链路,让理清各级数据变得困难,让欺诈行为找到钻空子的可能性。
移动广告:从广告主到用户的广告分发路径
TUNE在报告中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难点有三:
欺诈行为监测难:造假行为适应错综复杂的网络联盟,灵活多变、深度隐藏,深挖并根除它需要时间、技术以及结合历史数据的综合分析。
优质网络联盟甄选难:再优质的广告平台也不可避免有造假成分存在
假量的监控以及预防需要广告主/营销人员和网络联盟两方人员的协同。广告主/营销人员应该有鉴别力,选择优质可信的广告渠道,并且有效监测、鉴别欺诈行为;网络联盟方应提供高质真实流量,在净化广告环境方面,他们责无旁贷。
基于调研和实践,TUNE提出针对中国营销者的强力技术支撑及整体解决方案,为中国移动营销者的全球战略提供可信赖的支撑。TUNE的三大核心技术包括Mobile Advertising Index (帮助寻找高品质的媒体渠道)、Fraud-prevention Technology (独家技术,全链路监控作弊行为)、
Multiverse (提供广告费支出回收报表,多维效能合一)。TUNE坚信,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与欺诈行为作斗争,营销者才能获得更多的有效流量,让目标人群真正看得见自己的产品和创意。
针对广告主/营销者:
第一步,以各大媒体渠道的“投放频率”, “安装量级”,以及”转化率“等维度作为判断标准,寻找和排查真正可信赖、高质量的广告渠道和合作伙伴。
TUNE对广告渠道和合作伙伴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估
第二步,调查流量来源、分析营销效果,通过各大渠道的“点击-安装间隔时间”、 “被屏蔽的失败安装量的占比”等数据维度,实时判断渠道流量质量。
TUNE提供查询各大渠道的 “点击-安装间隔时间”
同时,通过Multiverse平台实时查看各大媒体渠道的广告费用支出(ad spend), 结合相应渠道的下载安装量以及用户付费收入,分析推广渠道的回收质量(Return on ad spend)。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1人收藏
+1已有1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