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通社母公司Cision与PRWeek发布第四份年度报告《2020年传播报告:量化传播的机遇》,对美国314名高层公关和营销人员进行了调查。2020年无疑是特殊的一年,本次的传播报告突出了传播人士不断变化的角色、最有效的赢媒体渠道和影响力人者类型、衡量业务回报率所面临的障碍以及新技术的采用等。
美通社母公司Cision于7月30日发布了《新闻稿现状报告》(State of the Press Release),该报告分析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通过美通社新闻发布网络发布至美国的超过10万篇新闻稿,为公关传播人员提供了发布英文新闻稿的最佳实践方法。本报告中也提及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新闻稿所产生的影响。
随着国内新冠(COVID-19)疫情放缓,中国企业的本土传播正逐步趋于正常。与此同时,对于出海企业而言,此刻面对着疫情形势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及时关注现阶段海外传播的趋势也变得更为必要。
美通社于近日举办了两场海外研讨会,我们相继请来了彭博社亚太区数字总编辑Alyssa McDonald,路透社东南亚新闻编辑Matthew Tostevin以及爱德曼新加坡办公室CEO John Kerr等嘉宾和大家分享在疫情的影响下,媒体行业的新举措,以及企业该如何自内做出调整来顺应环境的变化。
根据LinkedIn 2019年发布的《中国B2B品牌全球化白皮书》,对于大多数B2B企业而言,寻找切实的业务机会、提高海外业务收入(66%)是其出海战略的首要目的,其次是提升企业的品牌认知度(57%)。而大部分业务机会的产生,需要良好关系和信任的建立。因此,出海征途中,除了通过企业新闻稿来确保企业相关确切信息的传播以外,在海外社交媒体渠道上产生好的内容、与不同用户进行良性互动,以此提升品牌认知度(Brand Awareness),与公众建立信任,为长期获客打造可靠的品牌形象,也是中国B2B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很多中国企业开通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渠道的最初动机,是为了“卖货”,将之当作一个触及海外消费者的渠道——这当然是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对于企业很重要的一个作用,但如果只把它作为“卖货”的渠道,就有点可惜了。 怎么去理解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对于企业“卖货”以外的作用呢?我们可以从社交媒体聆听(social listening)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