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各家共享单车已经开始在车身广告上的尝试,在广告变现之路上,到底有多少种玩法呢?
文 | Molly
昨天,小编被这辆“生鲜味的ofo单车“吸引了眼球,远远望去,在排列整齐的一排ofo小黄车中甚是醒目,走近发现原来是“2小时到的优质生鲜,用每日优鲜”的广告语被投放在车轮上。
脑中闪现若有人骑着这辆“生鲜味的小黄车”飞驰在北京街道,那回头率,肯定妥妥的。
但想想如果车轮广告位被广告主大规模投放,今天我骑一辆“每日优鲜”的小黄车,你骑一辆“味全果汁”的摩拜,他骑一辆“三只松鼠”的小蓝车。若是相同广告的单车整齐摆放在一起,着实很酷,一旦单车被使用后打乱排放,五颜六色的穿插在一起,这场面就不太和谐了。
共享单车靠什么盈利?一直是出行领域备受争议与关注的话题。小蓝单车CEO李刚给出的答案是——广告。单从押金与5毛、1块的租金而言,客单价过低,即使共享单车的需求再大,利润依然少的可怜。
因此,共享单车的广告变现之路成了关注焦点,线上App广告位不断增加:App启动页广告、首页推送消息、红包分享链接及红包领取页面等,线下车身广告也花样频出。
各家共享单车已经开始在车身广告上的尝试,在广告变现之路上,到底有多少种玩法呢?
小蓝单车——智能中控屏幕
5月19日,小蓝单车对外宣布,将在自行车上加装一块7.9寸的智能中控屏幕。小蓝单车CEO李刚表示,智能中控就像是共享单车的“大脑”,通过传输云端实时数据,可以为在骑行过程中的用户提供精准导航,并根据用户骑行习惯等大数据,推送周边吃喝玩乐之类的生活信息。
最为关键的是,这块智能屏可以构建成精准广告媒体平台。在取车、停车、等红灯等非运动状态下,广告会以视频、图片等形式闪现。
小蓝单车也是首家明确推出广告位的共享单车。虽然小编目前并未在市面上看到搭载已在屏幕上投放广告的小蓝单车,但这对于单车而言无疑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 优势:
1、投放方便,可完成智能操控,完成在线投放。
2、不影响单车外观观感, 较为统一。使用太阳能充电,耗电量低。
◆ 劣势:
1、智能中控屏幕投入成本过大。
2、骑行过程中,用户看屏幕的频次过低。
3、由于光线原因,在不同角度、不同天气情况下,屏幕可能看不清楚。
ofo——车轮广告位
小编在看到车轮上投放每日优鲜的ofo时,猛然觉得似曾相识。在公共自行车风行那几年,就已出现类似的车轮广告。两者均是通过粘贴广告的方式,但由于车体构造不同,相比之下,公共自行车的广告美观度、损耗程度、更换难度似乎更高一些。
国外的video bike 可能是ofo车轮广告位的灵感来源,但比起video bike的炫酷感略逊一筹。
video bike把车轮胎里钢丝进行改装,将LED嵌入进车轮胎中,通过全息技术,当车开始骑行时,车轮转动,LED也便开始显示相应动态的画面。不管是静态,或是骑行中移动式的展示,video bike都以炫酷来夺人眼球,车轮上的广告展示内容可通过网络不断改变。
回归目前ofo的车轮广告位而言,还属于初级阶段,而video bike这种创新的广告展示模式,对于摩拜、ofo等共享单车来讲也极有可能成为其广告变现的一种途径。
◆ 优势:
展示平面比较大,且较为醒目。
◆ 劣势:
1、若需要将广告粘贴在车轮上,以及定期更换广告,工作量巨大。
2、下雨等天气因素,容易对广告造成损毁。
酷骑单车——搭载无线充电
一款搭载海尔无线充电的土豪金酷骑单车,上周刷遍了小编的朋友圈。虽然,充电宝的实用性有待检验,但这次营销无疑对酷骑和海尔,都实现了双赢。
据介绍,印制海尔无线充电字样的是一块太阳能板,通过阳光照射,这块板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手机充电。如果你的手机配置了无线充电功能,这款“土豪金”共享单车也能实现无线充电。
酷骑单车创始人兼CEO高唯伟谈到,除了搭载充电宝,酷骑还在着手与共享雨伞的搭配。预计两个月后,就可以看到“土豪金”共享单车上搭配着雨伞了。
搭载的方式对广告主有了严格的限制,想要实现1+1>2,还需要更多的尝试。
便利蜂单车——车体印字
车体印字无疑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但局限性在于难以更改,适用于自身logo。
5月份,做线下便利店的便利蜂首批投放了600量单车,并且集中投放在中关村地区,而中关村是便利蜂门店聚集的地方。事实表明:便利蜂意图并不是入局共享单车,只是利用共享单车而已,或者说,共享单车成为了它的流动广告位。
不管是ofo、摩拜、酷骑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车身都有明显的logo标识,既作为识别,也作为自身的广告宣传。
共享单车已从最初的抢占市场份额阶段,转移到了广告变现的第二阶段,对于量级足够大的单车而言,是比较容易通过广告来实现变现的。但受到车体空间的限制,广告可展示区域尤为局限。
政策风险也不容忽视,2010年是北京公共单车创业高峰期,几家公司尝试车筐、车轮上加装活动展页,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由于政策规定:户外广告需要城管部门审批。当时方舟公司向相关部门提交在车体设置广告的申请,直到公司倒闭也没有获批。
共享单车的车身广告市场份额着实很大,可这条路,并不好走。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