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电影行业供需两旺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但距离行业高峰的回归仍需耐心等待
自7月20日起,全国低风险地区的电影院陆续迎来复工。截止目前,全国前60大票仓城市中,包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长沙等33个城市已陆续有影院复工。北京受前期疫情影响,前日才宣布将于24日重启低风险区域的电影院营业。
据电影专资办数据,电影院开工首日和第二日,全国单日电影总票房为349.78万元和455.51万元。虽然自复工以来院线票房收入呈上升曲线,且电影局也免去了专项基金等费用为影院减负,但日收入350万和455万的数字仍远低于去年同期,仅为去年暑期档日均票房的2%。
影院开放初期,疫情防控仍是影院卫生安全工作中的重点,部分影院开放条件受限,单场影片的高上座率、高票房很难实现。且大多数体量较大的商业片此时都处在观望期,因此电影市场想要在短期内“回血”到疫情前的盛况,基本很难实现。
然而,随着院线复工日的来临,多部新片宣布定档、多部经典电影宣布复映,无疑给了院线和整个电影行业以信心的提振。加上全国各地影院的网络售票被一抢而空,也表明了观众并未抛弃影院。在这样的共识下,院线全面复工虽道阻且长,但仍有希望。
新定档影片难引发市场共振
给予院线复工首次温暖的是影片《第一次的别离》。片方于7月13日就官宣将于影院开放首日上映,而电影局真正下放重启低风险地区的影院放映是在7月16日。这是今年春节后第一部正式宣布明确档期的影片,虽然是小众文艺片,但影片的意义不言而喻。时隔175天重新开放的电影院,此时非常需要新片来吸引观众。
随着影院重启的消息确定后,陆续有多部电影均发布了近两个月的定档讯息。国产动画电影《妙先生》率先宣布定档7月31全国上映;原定于2月14日情人节档上映后撤档的爱情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和《荞麦疯长》紧随其后再次重聚于七夕档8月25日;由李现挑大梁主演的爱情电影《抵达之谜》则官宣定档7月31日。
除了几部新片暖场,更多的是老片重映。不但有《当幸福来敲门》、《风声》、《夏洛特烦恼》等经典电影再次回归银幕;《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票房年冠作品的助阵;甚至还有年初上映的高口碑之作《误杀》的密钥延期。
由此可见,影院复工后的首批定档电影都以小体量的新片和复映老片为主。虽然观众热情会因长时间未走进电影院变得高涨,但很难长期维持并与市场形成共振。在市场复苏阶段,其实是需要借助大体量和主演阵容强大的影片来吸引观众的,这对于提振行业信心和回暖市场至关重要。
行业利好消息并存
电影院复工虽在7月20日如约而至,但却是有条件的。其中,“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每场电影放映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等因素也着实让部分影片的定档出现困难。于大体量电影的出品方而言,此时确实需要观望,在找到影片收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之前,需要理智客观地对市场进行评估。
然而,行业在这一周还是不断有利好消息传出。首先,第23届上海电影节官宣将于7月25日开幕,这将成为年初疫情爆发以来我国举办的首个重大国际性影视节庆活动。根据组委会公布的线下线上并举的举办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办节带来的影响,同时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为电影行业的复工复业开了好头。
紧接着,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也将于7月26日在青海西宁开幕。这档专注发掘和推广年轻业态作品的电影节的开启势必也会为今年特殊的电影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今年已官宣的五位“一号人物”:黄渤、黄轩、井柏然、文牧野、易烊千玺,相信也会利用自己的行业影响力与青年创作生态建立起空前的紧密联系。
头部影片《我和我的家乡》随着影院复工首日也宣布定档10月1日。这部由张艺谋担任总监制,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分别担任导演的单元故事电影,在立项之初就被寄予厚望。目前拍摄进度已过半,葛优、黄渤、张译、王宝强、王俊凯、刘昊然、杨紫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和关键时间点的定档,无疑为提振行业信心注入了强心针。
结语
在国内院线复工的首周,根据定档新片的量级和票房收入来看,远不及往年同期电影。受院线重启条件等限制,整个行业的复工复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着。
一方面,多数头部影片仍处于观望期,短期内新定档电影难与市场形成共振;另一方面,多个线下电影节的重启和下半年重要档期电影定档等积极信号不断传来,给予了多数从业者回归行业的信心。
伴随各地疫情风险逐步降低,电影行业供需两旺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但距离行业高峰的回归仍需耐心等待。
本文由Morketing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