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Susan Wojcicki(YouTube CEO)
在过去一年里,YouTube视频广告榜中凸显女性形象的“女权广告”数量翻了一番。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已不仅仅是母亲、妻子、服务员等刻板印象,一些勇敢的广告主已经开始以全新方式对女性和女孩进行描述,这些广告涵盖了追求男女平等、博爱以及激发身体潜能等诸多话题。YouTube因此发布“女权广告排行榜”,以彰显这一趋势。
这些广告对于女性话题的探讨或对女性形象的突破,给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YouTube“女权广告排行榜”中的广告进行研究,Google发现,这些广告的跳过率比同类广告低250%。同时,在Google对其中8支广告进行的回忆度调查中,8支广告的回忆度均在各自行业广告类别中排前25%,且大都排在前10%。
Always: #LikeAGirl
Nike: #BetterForit
Dove: Patches
此外,Google还发现,18至34岁的女性更易对此类广告所属品牌产生好感,他们在观看这些广告后,喜欢、分享、评论以及订阅广告的几率比其他人群高出将近80%。
部分原因是由于女性员工在广告创意中逐渐担当起了更多且更加重要的角色。负责排行榜中广告制作的创意人员里,已经有一半是女性。广告行业中也有11%的创意总监是女性。随着社会对女性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以及女性消费实力的不断增长,品牌以及广告公司,不仅需要在广告中,更要在工作中为女性赋予权力。
Always: #LikeAGirl - Unstoppable
Barbie: Imagine The Possibilities
载体的革新也助推了此类广告的崛起。凭借YouTube等互联网渠道,品牌可以摆脱30秒或60秒广告的桎梏,讲述更加丰富细致的故事,且更有机会深入探讨如职场天花板、性别暴力等复杂问题。
多芬的Real Beauty Sketches,被很多人认为是开启了这一趋势的广告。3分钟的视频短片中,品牌对女性的自我形象进行了思考。而这样的时间长度以及内容丰富性,在电视广告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Dove: Real Beauty Sketches
Fanpage.it: “Slap her":children's reactions
最为重要的是,社交媒体赋予了女性观众话语权,让她们不仅能够持续关注这些广告故事,更能够与它们进行互动。包括对好的故事给予肯定,以及对那些含有性别歧视等内容的广告进行批评,并对品牌进行抵制。
Special K: Shhhhut Down Fat Talk
也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在广告中凸显女性形象已不仅仅是一种新趋势,更是人们追求女性权益的一种体现。把握这一趋势,满足这些需求,既是广告创意的一个来源,也是品牌塑造的又一契机。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