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智能骑行趋势难挡,E-bike2.0时代要来了么?|MG新航道03期

Vicky  · 2023-05-31 10:17

【摘要】 基于传统路线的E-bike 1.0时代已经走到尽头,未来的E-bike市场将加速技术创新,走进2.0时代。

文 | Vicky
图 | 来源于网络


近期,E-bike上游核心零部件品牌Okawa大川电机宣布完成1.21亿元A轮融资,在接受采访时创始人杜磊称,基于传统路线的E-bike 1.0时代已经走到尽头,未来的E-bike市场将加速技术创新,走进2.0时代。


作为借着疫情红利爆火起来的新兴品类,E-bike在过去几年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踩在便携出行、户外运动、低碳环保三大未来趋势的交叉点上,又适逢欧美国家疫情时对发展E-bike的大力补贴,自2021年以来,E-bike在欧美的年销量甚至已经超过了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趁着这波热潮,许多国产两轮车企业趁热打铁,让中国企业走在了E-bike赛道的前列。


作为上游产业,Okawa却从蓬勃发展的E-bike市场中看见了国内E-bike产业未来将会面临的巨大困境:在产业链端,电机、变速器等零部件的核心技术集中掌握在海外的上游公司手中,下游品牌商的议价空间很低。老牌企业在上游的垄断,让下游品牌叫苦不迭,这种垄断也导致上游厂商的创新动力不足。


传统的技术路线,精度较低、响应迟缓、负载有限,在制造上对于特殊材料高度依赖,量产难度高,从而导致价格居高不下,这已经成为E-bike推广和普及的关键瓶颈。而且市场的迅猛发展证明基于传统技术路线的E-bike1.0时代确实已经走到尽头,寻求技术的创新,智能化、轻量化、集成化的E-bike2.0已经到来。



01

E-bike生态正在高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E-bike的全称是Electric bicycle(电助力自行车),在传统自行车的基础上增添了电池、电机以及电控,是人力电力混合型单车。相较于传统自行车,E-bike速度更快,骑行时更加省力。

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欧洲多个国家开始逐步提倡绿色出行。欧洲对于时速较高的电动车有着严格的法规限制,于是低碳环保的E-bike就成了欧洲人的“新宠”。甚至很多国家在马路上划分出了自行车道,还为自行车购买提供了几百到上千欧元的高额购买补贴,这无疑助力了E-bike市场的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全球E-bike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97亿美元,出货总量为5125万辆,到2030年,全球E-bike市场规模将达到11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以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为主导的欧洲E-bike市场在2021年价值31.4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70亿美元,十年内复合年增长率为9.70%。

且除了本就有着浓厚骑行文化的欧洲,全球范围内E-bike有待挖掘的市场也是巨大的。首先,欧美和亚太地区是E-bike公认的销售主阵地,亚太更是在E-bike市场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而东亚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注定了一个庞大的E-bike市场,印度、日本、韩国都极具潜力,日本E-bike的市场渗透率甚至达到了50%的高点。

前景一切向好,但众多E-bike出海玩家似乎已经可以窥见,未来想要在竞争越来激烈的战场上能继续分得一杯羹,对E-bike消费生态变化的洞察是关键。

尽管疫情带给E-bike的特殊红利期已过,但全球疫情消散后变化中的生活、出行观也催生了更加多样的电动自行车使用场景。因此消费者对于E-bike的需求将衍生出更多细分品类,但目前市场上针对细分需求的产品研发却相对滞后。那些贴着“性价比”标签的E-bike,无论在外观还是功能上,同质化问题都尤为明显。


根据欧美市场相关调研显示,近几年E-bike的消费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关注电池性能、使用寿命,以及续航历程等因素的基础之上,技术和设计的创新更吸引他们。例如高端碳纤维公路车和山地车的市场需求仍在攀升,高端自行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不少年轻消费者表示,为骑行提供定位或测速等功能是他们更加向往的,而价格已经不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因素。


对出海商家而言,没有特点就意味着没有卖点,因此产品的研发要跟得上市场的发展,不断地升级换代,做到领先于全球。例如北美品牌Rad Power推出的一款E-bike RadTrike,就已经关注到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在鞍座、靠背与三轮跨度着重考虑,让骑手更容易上车和骑行,让E-bike的反应更迅捷、骑行体验更柔和、且运动时更为安静。

除日常骑行外,围绕网约配送解决外卖、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E-bike消费生态也在逐渐形成。骑行便捷的E-bike和城市通勤以及物流送货场景适配度极高,且数字驱动的E-bike对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十分有效,在频繁启停的状况下,E-bike的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快递配送车型,且车辆负载越重,对于E-bike的动能回收越有利,简单来说就是骑起来更省劲。

据Morketing Global观察,多家E-bike货运制造商将于2023年在市场上推出数字驱动货运自行车。并且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品牌开始在在产品中应用透明显示屏、指纹锁、远程控制、防盗定位、氛围灯控制等智能设计,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功能需求。

市场对车辆技术以及专业的要求更高,消费者的年轻化和更加高端的需求,让E-bike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用软件定义硬件,实现电控系统之中的电池、电机、控制器等零部件以及整车运行状态的可视、可预知和可操控,同时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也为产品赋能,被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接受与喜爱,消费市场也将逐年扩大。


02

出海警惕“遍地都是E-bike”

品牌本地化、差异化很重要


现阶段,借着疫情这场“东风”E-bike市场刚爆发几年,虽然品牌和资本竞相涌入,但相比于未来市场的发展空间,各品牌出货规模仍然较小,E-bike在美国市场业务规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市场份额约40%,在欧洲市场这个数字甚至还不足20%,欧美尚未形成垄断型本土品牌的当下,从全球大盘来看,中国出海有很大的博弈机会。


在YouTube平台上有不少关于中国品牌的review视频,包括Tenways、DYU大鱼智行、Urtopia等等,可以看出海外消费者对于中国出海E-bike的认可度相当不错。在海外知名E-bike论坛ElectricBikeReview上,中国出海品牌Urtopia的两款E-bike均在TOP榜单上榜上有名。海外高端E-bike杂志eBikeNews还曾多次撰文报道过中国品牌Tenways,对其新推出的CGO600 Pro型号E-bike给予了客观的评价,称赞其性能的提升,以及骑行者可以在骑行时获得更加舒适的体验。由此可见,中国E-bike产业出海开局不错,但要是想在海外市场赢得长久的发展,还需要在几个方面全面发力。

首先,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国产供应链优势,并不断寻求供应流程创新化。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国外高端自行车品牌的主要代工地之一。同时,从Okawa大川电机拿到上亿融资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E-bike核心部件供应上的野心很大。作为全球三大自行车供应链基地之一,中国天生就有生产E-bike的土壤。

同时在出海过程中,为了优化产能,并尽可能减少物流的影响,可以国内外双管齐下,例如中国出海品牌MAGMOVE就实行国内工厂和葡萄牙组装厂一同协作,使供应链更加完善。

第二,本地化服务始终是出海必谈论的话题之一。中国企业可以着手从两个维度布局:一方面,要和本地城市代理商寻求合作;另一方面,要提高本地仓储物流效率。

相较于其他的产品,E-bike的购买者一般都会更希望能够到线下的门店去体验试骑,因此落实线下的旗舰店的推广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国产品牌MAGMOVE为了增强和拓展本土用户对其品牌的认知,就在德国进行了细致的市场划分,在德国南部进行了景点投放。一方面可以更加渗透市场,另一方面也便于成本的回收。

第三,在制造能力和市场适应性上,中国出海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出海之路想要走得稳,还是要从价格战厮杀中抽离出来,聚焦产品差异化,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

例如中国E-bike出海品牌Tenways近期推出了一款用于全地形的SUV电动自行车——AGO X。官网上定位AGO X为可以越野的电动自行车,除了外形仍然延续品牌一贯简约时尚的风格,还包揽了日常通勤和休闲越野的双重功能属性,创新了市场上的差异化品类。

除了产品创新,在品牌的宣传推广上,企业要舍得投资。无论是线上KOL,还是本地电视台,线上线下共同联动,才能让消费者记住。

以上环节对于中国企业出海缺一不可,用心沉淀资产的品牌才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03

结语


尽管国产两轮车行业幸运地跟上了E-bike这辆快车,但想要弯道超车欧美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更大的影响力,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对于疫情期间自行车市场的狂飙,现在销量多少有所回落,消费者寻求的不只是一个可以在疫情期间短期替代出行的交通工具,E-bike2.0时代,普通的电动化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智能化、专业化才是未来的产品方向。

原创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