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趋势TREND

IFA:中国企业不再是配角,而是在重新定义舞台 | WaveGlocal新航道

Wangchutian  · 2025-09-28 15:54

【摘要】 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反映出的趋势仍然在延续。



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反映出的趋势仍然在延续。


IFA素来被视作全球消费电子的风向标。今年的IFA展馆里,最显眼的不是欧洲传统厂商的Logo,而是一批来自中国的品牌。


不同于十年前“角落里的小摊位”,如今的中国展商,面积更大、设计更前卫、气势更强。美的、海尔、TCL、海信等头部厂商的展台极具规模,大疆、追觅、安克创新、石头科技等新兴企业也纷纷布置独立展区。在展馆里穿行,很难不感受到: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是配角,而是在重新定义舞台


但也有品牌缺席。例如小米、OPPO等厂商今年在IFA的存在感相对减弱。相比之下,仍坚持在IFA的中国品牌,更像是在为全球市场博弈争取一张门票。


01
AI+硬件,亮点落在场景里

在今年的柏林IFA展馆里,“AI”的字样随处可见。从清洁电器到大家电,从创作者工具到储能设备,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附加的卖点,而是渗透进了产品的设计、结构和逻辑。


过去,AI在家电领域意味着“语音识别”和“路径规划”。如今,它更像是一种“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硬件不只是被动执行指令,而是能够主动理解环境、做出判断,甚至完成分工协作。


具体来看产品:


追觅AI「双刮洗」机械臂洗地机T60 Ultra,通过深度融合的具身智能理念以及AI算法驱动两条机械臂的分工协作,前臂负责紧密贴边、即擦即干,后臂负责顽渍清除,再结合泡沫洗、热风烘干等链路,实现了完整的家庭地面解决方案;



LG依托ThinQ ON平台,让冰箱能主动推送食材补给建议,家电还能根据用户状态调节节能模式;



海信则基于星海大模型,将AI融入空气管理、洗护等场景,推出的智能产品直击家庭生活需求……



还有很多未被提到的“AI+硬件”产品,这些案例都印证了,AI硬件的空间依然很大。


正如追觅官方对WaveGlocal说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第一阶段,更多的可能性在于多模态融合,比如结合视觉、触觉、语音等多种感知,让设备对环境的理解更接近人类。”


“AI的应用已经不再停留在语音交互或路径规划这样单一的层面,而是和硬件结合得越来越深入。比如AI驱动的机械臂、仿生结构设计,让设备能处理更复杂的场景。场景化则体现在,产品设计不再只是强调单一参数,而是围绕家庭的完整体验来展开。在展会现场,很多观众对能够真正解决‘麻烦事’的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追觅看来,未来在清洁、家电、个护、健康管理甚至出行领域,AI硬件都会不断延伸,让家庭生活变得更高效、更安心。


02
品牌为何追求大而全面的布局?

当AI为硬件赋予 “主动思考” 的能力,解决了单一产品的体验痛点后,中国品牌并未止步于此,它们开始以更宏大的视角重构产品矩阵。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在跨出原有的舒适区,走向更“大而全面”的多品类布局。扫地机厂商在做冰箱,充电宝品牌涉足智能家居,无人机企业切入储能电源……


TCL本来强项是显示技术,现在不光电视、手机平板这些都做 “健康显示”,连空调、冰箱这些大家电也都归到自己的生态里,跨到白电领域;



大疆一边接着给做内容的人出设备 “全家桶”,一边又新开了储能电源的业务,开拓新赛道;



安克创新不仅带来了扫地机器人爬楼梯辅助设备Marswalker;声阔品牌发布了睡眠耳机A30;还布局了3D打印机市场,作为全球首台消费级3D立体材质打印机,eufy Make在众筹平台 Kickstarter上获得了史无前例的4600万美元成绩,预计将于今年12月在欧洲上市。



石头科技将清洁场景从室内延伸到了户外,发布了智能割草机RockMow与RockNeo,此外,石头还发布了一款概念产品Hera,具备洗衣烘干的功能,不难想象,石头科技试图在全屋智能方向扩张的野心;



科沃斯也在户外场景发力,割草机器人GOAT系列在IFA现场进行了展示,据了解GOAT A3000 LiDAR是其首款登陆美国市场的户外机器人。



追觅也进行了全品类扩张,独立展区涵盖空调、冰箱,发布Cyber X爬楼机器人,清洁赛道外拓白色家电。



这种跨界,并非简单的规模冲动,而是一种战略选择:在技术积累、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三重驱动下,中国品牌正在尝试搭建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


IFA场外,追觅也动作不断,8月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9月推出首款融合天文科技与智能生态的手机Dreame Space。


追觅告诉WaveGlocal:“这背后是用户需求在不断变化。如今的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品类的升级,而是希望在整个家庭中享受连贯、一致的体验。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用户在家里用了某品牌的扫地机,他可能也希望这个品牌的洗地机、洗碗机、冰箱能保持同样的设计逻辑和使用体验。”


在展会现场,很多观众对能够真正解决“麻烦事”的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这说明用户并不是在追求一个功能点的突破,而是希望看到生活质量整体的提升。


对追觅来说,跨界并不是为了追求规模,而是基于技术复利的自然延展。我们在清洁电器领域积累的机械臂、高速数字马达、空气动力学、能效管理等技术,可以迁移到大家电和个护产品上。


“比如,我们的洗碗机喷臂设计和清洁电器的水流控制有很多共通点;冰箱的恒鲜技术和空气动力学研究息息相关。跨品类发展,让我们能够把同一套核心技术应用在不同的生活场景里,为用户提供更加完整的解决方案。”追觅说道。


事实上,中国品牌的跨界布局,本质上就是对全球用户需求变化的回应。通过跨界布局,搭建场景生态,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中都能感受到中国品牌的高品质体验。


03
做品牌,
欧洲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柏林IFA的热度,不仅仅是展馆里的喧嚣,更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欧洲市场的含金量,正在持续上升。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而言,欧洲不再只是一个区域市场,而是品牌国际化的“试炼场”。


过去十年,许多中国厂商把目光锁定在美国市场:那里市场规模大、消费能力强。


但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与监管环境的复杂性,让美国逐渐成为一块“高风险高壁垒”的阵地。即便是头部厂商,也在面对关税、审查和政策风险时举步维艰。


相比之下,欧洲显得更为开放。这里的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保持兴趣,本地市场虽竞争激烈,却少了政策层面的博弈。正因如此,越来越多中国品牌选择在IFA首发新品,把欧洲作为全球舞台的第一站。


但欧洲消费者以理性著称,对能效、环保、设计的要求尤其严格。对品牌来说,这是一块“硬骨头”。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产品,几乎天然带有“品质背书”。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果你能说服挑剔的德国消费者,你也能更容易打入全球其他市场。”在欧洲站稳脚跟,相当于拿到了一张“全球品牌通行证”。


“但我们不会简单地理解为‘只要重点发力欧洲’,而是把它看作全球化战略中的关键一环。”追觅官方分享,“欧洲市场的反馈往往具有一定前瞻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洞察全球消费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追觅只关注欧洲,我们在亚洲、美洲等市场同样会持续深耕,目标是让不同区域的用户都能体验到一致的高品质智能生活。换句话说,欧洲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坐标,但真正的目标是全球化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欧洲已成为中国品牌最重要的本土化试验场。许多厂商不再单纯把这里当作出口目的地,而是根据当地需求重新研发新品。这些案例表明,中国品牌正在从“出口导向”转向“市场深耕”,努力在欧洲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用户群体与品牌认知。


总的来说,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在欧洲成功”意味着两个层面的价值:市场价值,欧洲虽然增速不及新兴市场,但人均消费能力高,消费者愿意为设计、环保和品牌溢价买单;品牌价值:在欧洲获得的口碑与奖项,往往能成为进入其他市场时的有力背书。


而且IFA展上的奖项、媒体报道与行业认可,本身就是品牌价值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厂商愿意“先啃硬骨头”。


04
结语

IFA不仅是一场科技展,更是一块试炼石。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欧洲的挑战在于严苛的标准和激烈的竞争;但正因为难度大,回报也格外丰厚。在柏林IFA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在用本土化研发、跨界布局和品牌叙事,证明自己有能力从“制造”走向“品牌”。




点击小程序,报名活动


原创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