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点

滴滴顺风车广告,真的有那么露骨吗?

huyawen  · 2018-08-28 09:43

【摘要】 有人说,滴滴顺风车广告,充满了性暗示

MORKETING.gif640.jpeg


如今,骂滴滴俨然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网上开始历数滴滴具有的七宗罪。


有篇文章更是另辟蹊径,指出了滴滴具有的第八宗罪——滴滴顺风车广告具有性暗示的意味。有图为证。




类似的图大概共有6、7张。笔者是做数字营销的,惊讶于滴滴的营销方式,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上述宣传方式,其实只占滴滴顺风车宣传的极小部分。


时至今日,品牌将性暗示、性挑逗作为一种宣传噱头,早已不是新鲜事。倘若以此作为违法违规的红线,作为老司机的杜蕾斯早就应该“千刀万剐”了。而且滴滴的竞争者们,诸如滴嗒,两相比较,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实际上滴滴顺风车的宣传,大多数情况下,都充满了正能量。


滴滴顺风车可视为“共享经济”。这种共享经济不仅能缓解城市拥挤的交通,而且遇到恶劣天气,还有几分“为陌生人撑伞”的人情味。



滴滴为了吸用更多车主加入,确实打出了社交牌。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曾说:“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种收益。这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不过滴滴在宣传时,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铺天盖地、直接露骨。事实上滴滴的社交宣传上,显得高雅、含蓄的多。

滴滴的两个宣传方式值得注意:


第一,滴滴会时常分享车主故事。有意思的是,女性车主占了大多数。这些女性车主几乎都知性、优美。至于男性车主,除了海归、高富帅之外,基本就是人生经历很有趣的男士。




第二、举办线下车友会。尤其在一些大城市,会举办一些车友聚会。


为了扩大顺风车的影响力,滴滴还加大对顺风车的补助;请大佬来站台。




2015年,滴滴顺风车已经占据了69%的市场份额,远超第二名嘀嗒的20.9%。


随后,顺风车车主人数越来越多,有些车主已经不再将顺风车视为一种社交互动,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职业。车主人数的下沉,让车主的用户画像再也不像滴滴宣传中的那样。


到了2016年,滴滴平台在保护乘客安全上,也采取了相应举措。2016年的6月,滴滴平台已陆续上线“分享行程”、“紧急求助”、“号码保护”及“人像认证”等安全功能,并通过“车型一致”的多渠道验证,封禁了2万余量违规车辆。


但滴滴的各项措施,还是没有杜绝悲剧的一再发生。


乐清事件后,滴滴发布了声明,承诺给受害人3倍的赔偿。


但这一声明,却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反感。有网友调侃:人命无所谓,滴滴赔三倍。




滴滴的这次错误尤其让人无法忍受,因为在受害人明确发出求救信号后,滴滴采取了漠视和推诿。


滴滴发出了声明,宣布: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




滴滴还会上线顺风车业务吗?


一名业内人士称,相信避过风头后,滴滴顺风车业务还会悄然上线,毕竟市场这么大,即便滴滴不做,滴滴的竞争对手们肯定也不会错过。“而且坐黑车发生的事故,其实要远远大于坐滴滴发生的事故。为了杜绝悲剧的再次发生,不妨向国外Uber学习。”


Uber也同样经历过类似的舆情事件,因而开发了如下报警功能。



至于监管部门,不妨像我国台湾地区那样。


今年2月,滴滴曾在台湾地区试水顺风车,却被开除了9张罚单,罚款金额高达1.8亿新台币,约4000万人民币。不得已,滴滴在4月份下线了顺风车业务。


不管滴滴顺风车未来会何去合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重罚之下,必长记性。



end.png

书.gif

 

 


本文转载自『Jasper』,作者:Jasper,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