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大热点

一个新媒体人应该有怎样的意识?

Morketing  · 2015-09-21 11:00

【摘要】 新媒体时代内容和技术的调和是个常见问题

如果仅仅是知道受众的口味,知道受众要什么,到处找惊悚八卦、大佬美女的内容,只能成就一个在受众喜好上逐浪沉浮的媒体而已,没有价值观也没有节操……

声明:原作者孙志超授权Morketing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从投资角度来看,新媒体时代内容和技术的调和是个常见问题。提供资金给影视作品的公司不一定有兴趣提供资金给技术平台,而支持媒体技术创新的企业,多半是大型媒体集团、互联网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他们通常对于纯做内容的公司是很挑剔的。


如果是技术提供方、中介方或者平台,但如果手上没有自有产权的内容,带来的结果就是大量交易机会与价值的丧失,在新媒体年代“仗”会很难打。如今所有预备投入内容产业的人都会开始生产自有内容,连过去不做内容的人也开始做了(国外如亚马逊,国内更不用说),传统从业者就更没道理排除在外。


各种媒体内容的开发工作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大量投资。只专注单一平台不见得合理,因为目前各种受众分散在多个不同的平台,内容生产方想要寻求完整的发行渠道,就必须开发内容给不同平台,如果是国外,包括苹果公司的各种产品、Chromecast、Netflix、Amazon、Xbox等,国内则有BAT及裙带关系下的大小平台、乐视、小米、视频APP、自媒体联盟等,每个平台都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多种开发周期、管理流程等。所以,高品质内容的生产方拥有独特的地位,需要善用本身的独占性质和新的发行策略,去创造新的财务来源。


此外,散布式发行策略虽然可以提高品牌能见度,通过与众多平台合作,能增加广告收入来源,但同时也将减少官方网站流量,如果不仅仅是内容生产方,而是兼具了渠道特性,那么其中的分寸拿捏十分关键。像传统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合作,提高了品牌能见度,吸引了更多订阅者,却不免因为提供免费内容,而流失现有订阅用户,则是另一个难题。


现在很多媒体内容最大的问题不是内容差,而是没有想像力,如果观念上没有突破,一样死路一条。以纸媒为例,过去新刊上市是一连串密集的宣传、活动、抽奖和陈列,如今这一切都不能依靠了,成功新媒体做的事情就是依靠爆炸性或者争议性文章带来不断的曝光,让读者认识这里有个新媒体,加入到订阅、书签、关注等。所以眼光永远是编辑最宝贵的资产,起到的作用是把被动接受的“最多阅读”转成主动。


如果仅仅是知道受众的口味,知道受众要什么,到处找惊悚八卦、大佬美女的内容,只能成就一个在受众喜好上逐浪沉浮的媒体而已,没有价值观也没有节操。更进一步要做到:“这看起来不怎样吗?让我告诉你关键在哪,意义在哪,这么重要/有意思/有价值的事,你非看不可。”新媒体有够多的弹性,应该要体现出一种潜台词:“这里是基于我的判断所决定的内容,根据重要性、关键性、影响性等传统指标所提出的见解。如果你要找更有意义的内容,请看这里。”


再拿新闻为例,一个事件在时间中有其脉络,在空间中有其脉络,在更大的历史尺度里有其脉络,明白脉络才能理解意义。而现在的新闻过度强调即时化,把脉络都打碎了。而新媒体可以从界面、发稿、编辑的流程中实现一则新闻的完整脉络,针对单一事件,自由缩放事件纵深和脉络,方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让每一则新闻都成为结点,它可以延伸出别人,别人也可以延伸出它,不再成为孤伶伶的散沙。


最后要说的是,现在我们通常以为经营新媒体就是经营各大平台,但这样的话流量在别人那,成长在别人那,最后生死也操纵在别人那。而新媒体最大的特点,个性化,需要充分收集数据,点击、推荐的数据、时间因素、地理因素、性别因素、年龄因素……只有把数据收集进自己的资料库,数据分析才有可能,而不是只有点击率可追。这使得每一个内容生产者都必须非常重视用户运营,而且未来会越来越重要。


总之,新时代的媒体人虽然不必懂技术,但确实需要对新媒体的可能性有够多理解和想像,才能打造出真正的新媒体。



微信名:Morketing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❷ 复制网址在浏览器打开
www.morketing.cn
❸ 长按二维码,关注Morketing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