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深度

蜂拥挂牌新三板,为何? | 2015数字营销企业资本化盘点(下)

郝佳雯  · 2020-05-27 15:59

【摘要】 2015年共有十余家数字营销企业登录新三板,从11月开始迎来了数字营销企业的挂牌高峰,多家数字营销公司争先挂牌新三板。

2015年共有十余家数字营销企业登录新三板,从11月开始迎来了数字营销企业的挂牌高峰,多家数字营销公司争先挂牌新三板。前三季度有6家公司登录新三板,11月和12月共有13家企业挂牌。

  

6401.jpg

  

数据来自www.neeq.com.cn(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官网)


从全年整体来看,新三板指数与上证股指保持了相似的走势,资本市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彰显的淋漓精致。在经历了上半年股票市场的火热之后,新三板指数先于上证指数下行,下半年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之内震荡。


从个股表现上来看,上半年发生交易的公司基本与大盘走势相统一,哇棒传媒(移动营销)、随视传媒(社交营销)和银橙传媒(精准营销)都在上半年3到4月间随大盘一同冲上股价高点,而后出现了股价回落的现象。


下半年集中挂牌的公司则呈现上扬的态势,做市交易的企业中,壁合科技,优蜜移动两家新挂牌企业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成交额相对较小。


定增发行方面,根据中信证券的报告显示,截止到12月底,共有5家数字营销公司完成定增发行,共募集资金9.44亿元,并有3家公司披露了增发预案,预计募集资金总额9.51亿元。

  

6402.jpg

Morketing独家制图,点击看大图


移动,社交和精准营销引领热点


在新挂牌的企业中,移动营销成为了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根据eMarketer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的规模约500亿元,同比增长330%。到了2018年这一市场的规模将有机会达到2500亿元。和互联网营销的发展经历类似,移动营销最初服务于效果广告主,以移动广告平台的模式服务,但随着品牌广告主将越来越多的精力和预算转移到移动营销领域,品效结合成为了市场发展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程序化广告技术的延伸,加上广告主对于优质流量和品牌曝光的需求,让高效精准,覆盖全面的移动程序化购买的位置越来越凸显。以移动DSP为核心,向移动程序化业务转型成为了大部分数字营销企业和独立移动广告平台的选择。


2015年移动出海也成为了移动营销中的新热点,以汇量科技为代表的海外移动数字营销服务商成为了新三板市场中的典型企业。海外市场相较国内红海有着更简单的运营环境和更高的用户付费意愿,成为了移动应用和手机游戏出海竞争的主要动力。也带动了一批服务于出海企业的数字营销公司的发展。


与此同时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移动社交营销也开始强势发展。将微信作为O2O产业的链接入口,借助微信高达5.5亿人的庞大用户群,赋予了O2O行业和广告主们更大的想象力。从“品牌到第三方服务商再到微信平台,最后抵达用户”的商业模式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中小商户所使用。而微信支付的加入和支持也让他们能够将传统企业与O2O电商企业相融合,适应新趋势下的商业发展。因此包括代运营,企业平台搭建,活动策划和卡券发放等的微信营销服务行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大数据和精准营销依然保持着相当的热度,程序化营销的概念已经完成了普及,正在逐步走上精细化的阶段。更精准的受众购买,营销效果及ROI透明化,防作弊开发,私有交易市场等概念正在推动程序化广告的向前发展。程序化广告的竞争日趋激烈,拥有强大技术能力和媒体及大数据资源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除此以外,电商营销和视频营销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融资新渠道和两极分化


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1887家挂牌公司完成2565次股票发行,发行230.79亿股,融资1216.17亿元,比肩创业板。


巨大的融资能力使得新三板成为了数字营销公司新的融资方向。挂牌也成了不少公司阶段性成功的标志之一。前三季度数字营销公司挂牌数仅有三家,在11,12两个月却有多达8家以上的公司选择挂牌新三板。

  

424545.jpg


然而在2015年,成功完成定增融资的数字营销企业并不多,新入场的企业中,更是仅有壁合科技,优蜜移动披露了定增预案,其增发正在实施过程中,预计募集资金约6.5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还有不少的企业在上市新三板之后不仅没有融到资金,甚至从来都没有交易过。


信息不对称,热钱流出,流动性降低成为了交易冷清的几个原因。新三板对于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比主板更低,信息披露不充分导致不光是普通投资者,甚至是连一些专业机构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捉摸不透。相比交易类型为做市转让的企业有券商信誉在担保,能够保证一定的交易量之外,0成交成为了不少数字营销企业挂牌新三板之后的常态。


这不由得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冲向新三板?


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和政策利好


2015年是中概股在美股价受挫,私有化,拆解VIE结构回归A股大潮的第一年,虽然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巨无霸企业登陆美股,但是中概股集体回流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对于集体回归的原因,在美估值过低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二是回归中国市场可以借助估值和股价上的优势进一步获取融资。总而言之,向钱看是这次回归潮的主旋律。


与数字营销行业和广告公司关系更为密切的例子就发生在2015年行将结束的尾巴上。12月28日,分众传媒宣布借壳成功,新公司总股本41.16亿,市值1904亿元。从退市时的27亿美元市值,到今天换壳晋级千亿公司,分众传媒成为首个从美股退市,再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


分众做为中国广告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最好的例子,从到纳斯达克上市,到退市回归A股,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企业在不同时期对待在哪儿上市这个问题的转变。这样的潮流也使得不少原本打算去海外上市的数字营销企业开始重新盘算这个问题。2015年中,力美宣布拆解VIE结构,着手在新三板挂牌,同时进行战略新兴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准备。品友也宣布拆解VIE,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并拿着5亿的Pre-IPO融资,择板而上,又一次印证了分众效应。


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成为了数字营销公司的优先选择:


1、中概股的回流起到了示范作用,让更多的数字营销企业不再迷信海外上市,而是更加务实的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和利益的资本路径;


2、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税收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中国互联网企业留在中国市场;


3、在新三板政策上,随着股转公司分层方案草案的出台,预计分层方案将在2016年落地。而分层方案把新三板中的优秀企业筛选出来,也意味着之前讨论的转板方案将有出台的可能,把新三板当作IPO的跳板恐怕也是不少企业竞相挂牌的因素之一;


4、上新三板,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好的被上市公司并购的机会。即便是在2015年末,依然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传出并购数字营销公司的消息,包括联建光电、利欧股份、深大通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选择数字营销公司进行并购:契合“互联网+”概念,满足企业转型需求,能够完善已有的产业链,使得并购的消息络绎不绝。


点击阅读《2015数字营销企业资本化盘点(上)》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