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商界可谓迎来另一个春天,越来越多人选择移动端购物。从2015年“双11”数据就可以看出,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突破912.17亿,其中移动端交易占比68%,种种数据预示着移动消费时代的全面到来。那么,从PC 端转向移动端,消费者的行为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小Mo又将这个老话题抛出,并做了新的梳理。
1、移动端采用APP入口模式,PC端采用搜索入口模式
移动端的APP入口模式,区别于PC上以搜索引擎开始的流量链条模式。移动端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手机可以随身携带,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想购就购”的愿望。而对于PC端来说,不仅要求消费者正在购物的兴头上,还需要手边有台电脑。
PC 端更适合做时间充裕的主动搜索购物,搜索时购买目的明确,方便进行比价等行为。由于关键字广告的发达和网页点击的便捷性,PC 端的主动搜素容易直接转化成订单。
而移动端更多的是通过碎片化时间进行商品发现,容易产生冲动消费。例如在公交上、地铁上、工作休息等时间,很多人会选择浏览购物APP,关注近期的时装潮流、爆款美妆或者单纯为了消遣时间。这些碎片化的“闲逛”带来的订单和转化,成为移动端消费的一个特点。
2、移动端布局简约,流程简单,易产生冲动消费
PC端和移动端的硬件差异决定了移动购物“页面表现形式简洁、商品内容精细化程度较高”。PC端的屏幕尺寸一般大于13英寸,信息承载量较大,手机端常见的屏幕尺寸为2.8-10.1英寸,屏幕能呈现的信息量有限,传递信息量较少。因此移动端的商品页面布局较为简单,也会将优质商品放置首页或显眼位置,达到内容精细化的目的。
对于移动购物行业来讲,用户会因移动端商品对比不便,而减弱浏览深度,易产生冲动消费。一些熟悉的,经常重复下单的消费品会越来越集中到移动端,因为消费者不再担心为“信任”付出额外的成本。而PC端的网页属性,可以很方便的同时打开多个商品的页面进行细节比较。例如在购买冰箱、空调等大家电时,消费者大多会在电脑上同时打开苏宁、京东、天猫等电商网站对同一产品进行比价。又或是对不同品牌的家电进行配置、参数、外形的比较,再做决定。
3、移动端商品“小而美”,PC端商品“大而全”
移动端用户行为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在移动购物上表现为用户停留在商品页面的时间很短,使得移动电商具有“小而美”的特点:在小屏幕上经可能的提供最优质产品,以提高消费者下单欲望。PC时代“大而全”的海量商品呈现方式在移动端遇到挑战,广而杂的商品容易让用户在挑选时产生视觉疲劳,而移动购物应用更加细分化、商品品类更加垂直化,减少了用户的选择性,加快了购买效率。
4、移动专享价更优惠,支付更便利
很多平台会以移动端专属优惠的形式吸引消费者,从价格上促使消费者将消费场景迁移至移动端。大部分商品都有手机专享价,同一件商品的单价往往低于PC端,消费者下单时看到少了那么几块钱,会加快购买进度,减少犹豫的时间。
作为移动购物的重要环节“支付”,也随着移动互联网支付技术的成熟与优化让消费者更加信任,过程也逐步简化。用户已经习惯的支付工具,如支付宝、微信,也成为购物APP在移动端设备上存活的一个隐含的重要条件。移动端支付的便利性,使得很多人更愿意选择移动端购物,省时又省钱。
5、移动端的强社交性,比PC端更便于用户互动分享与传播
移动端的强社交性,不仅表现在与商家的交流上,也表现为用户之间的互动与分享。PC端的购物平台表现出以实体店和平台为中心的特点。移动端购物以APP使用为主,流量碎片化、去中心化明显,用户推广与社交结合更紧密。移动电商借助社交媒体互粉,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内容维系聚集粉丝,为粉丝创造价值,不知不觉进行销售,从而实现销量增长。
移动端商品分享给好友的多种方式,大大增加了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同事之间相互推荐办公室零食,同学之间相互推荐衣服等,都为移动端购物提供了便捷。
总的来说,消费者在购物上的行为转变即来源于自身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也受到了移动电商在产品设计上的诸多影响,更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大势的缩影。购物场景的迁移也意味着电商平台需要积极探索更适合消费者,更能迎合消费者习惯的购物模式,PC与移动购物尽管有所不同,但都在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消费体验。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