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年轻人开始为“剩菜”付费
换个“马甲”,为“剩菜”付费
晚上八点,除了有人在盒马等待即将开始的降价外,还有人乘车两个小时前往某个地点取低价剩菜盲盒。
在「每日人物」的报道中,失业的年轻人孙远曾在下班高峰期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去取一份原价六七十元但只卖39.9元的寿司盲盒,外加三四盒小菜,同时,他也曾购买过7.9元的包子盲盒,里面的量够吃两天。要知道,这样的物价在北京已算极尽低廉。
剩菜盲盒的存在,可以让人花更少的钱偶尔改善生活,也可以让人在穷困潦倒时,还能吃上新鲜的食物。
通过更多的了解,iBrandi品创发现,这是一种需要提前下单预定的食物组合。一般是白天下单,晚间取餐。这和“剩菜”产生的流程有关系,门店在正常经营期间,无法知晓哪些食物会成为剩菜盲盒的一部分。直到闭店前,才能确定可以作为盲盒售出的食物。在这之前,没人知道今天的盲盒里具体装的会是什么。
目前,这类交易主要通过小程序完成,比较知名的有惜食魔法袋、米粒盒子、趣小袋、袋走PAKE-AGE和八点以后等,基本上都是针对本土范围做的平台,在北上广、成都重庆等多个城市都有存在。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现,提供剩菜盲盒的商家一般以超市、烘焙店、咖啡店为主。但总体而言,入驻商家还是较少,可选择的种类不多。
在小红书这类种子用户平台搜索,能看到很多人分享的“初次尝试”、“安全下车”、“上瘾”等相关笔记,数量多达上千篇。在这些讨论中,可以看到剩菜盲盒的火爆程度。有的用户分享自己需要定闹钟抢盲盒、也有的用户错过时间后发现很快就没有自己想要的盲盒了。
但在大量的反馈中,也能看到有一些“避雷”的分享。一位小红书博主分享到,到店取餐时,店长因为盲盒里的面包原价过高而当着她面换成了更便宜的种类,引发了该博主的不满,针对类似的事件,有评论认为“剩菜盲盒就是为了促销,搞剩菜盲盒还扣扣搜搜的没意思”;还有一些消费者表示,多次在同一家店购买盲盒但发现买到的都是一样的种类,失去了盲盒的惊喜感。
负面反馈虽然存在但依旧不改其火爆程度。剩菜盲盒被追求新奇和高性价比的消费者追捧而起,但“剩菜们”如何通过这个“马甲”更好地“重新做人”,还很难说。
理性消费意识的兴起是剩菜盲盒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临期食品、折扣店的火爆,低价购买好物,年轻人总是前赴后继。再上盲盒的神秘性使其迅速火热起来。
其二是环保意识的提升。2021年我国施行了《反食品浪费法》,且推动餐饮行业积极响应参与,引导着消费者的节约意识发酵。当环境问题越来越高频出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意识到。
在这个趋势下,“剩菜盲盒”的前身在商家为了减少食物浪费而推出的创意产品中诞生,这些商家希望通过将剩余的食物打包组合成盲盒,以低价售卖给消费者,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得到不错的反响后,逐渐开始有人攒起了本地商家并推出了小程序预订平台。
目前,惜食魔法袋是走出本土区域最远的平台。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该平台起步于长沙,至今已经覆盖了北上广及成都、重庆、南京、武汉、合肥、昆山等城市。
做出更多尝试的还有米粒盒子。该平台成立于2022年,起步于成都,目前覆盖在成都和深圳两地,以小程序和抖音为主战场。在今年,米粒盒子不仅上线了配送服务,且在商家层面上新增了水饺等生食盲盒。
实际上,国外类似的平台"Too Good To Go"早在国内剩菜盲盒兴起之前就已存在。"Too Good To Go"也可译为“好到不能浪费”,是一款已经较为成熟的app。
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外的点餐平台发展相对较为完善,店铺种类也更加多。以"Too Good To Go"为例,在消费者选购下单时,在不同的商家页面可以看到一个基于足够样本量之下的评分数字,基于这个评分,再去选购盲盒,“踩雷”的风险会比较低。而在国内的平台,因为还在起步阶段且评价数较少,消费者在选购时就很少能参考到这一点。
针对国内外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网友总结到,“国外盲盒:不浪费食物;国内盲盒:换个方式赚钱”,这也说明了国内剩菜盲盒发展的不成熟。
转载请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