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深度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东南亚找到“溢价”节奏 | Morketing Global出海航道01期

xiaoyue  · 2024-06-26 12:17

【摘要】 内卷环境下,新能源品牌纷纷出海寻找增长。


作者 | EKKO 、Iris


当特斯拉闯入中国市场时,估计马斯克也没想到,这一举动会像蝴蝶效应一般,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形成了一场出海的飓风。


而这场“新能源汽车出海飓风”的形成,答案有很多:


比如,为了追求市场扩张

比如,为了出海打响品牌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度

又或是,为了降低押注单一市场的风险

......


但更深入来看,很大层面在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太卷了,更可怕的是,这种卷是从价格到产品,全方位、无死角的。


从比亚迪、小鹏再到理想,所有身处新能源汽车一线梯队的品牌纷纷在今年上半年开启降价,以至于特斯拉都坐不住了,也开始在美国和中国市场进行防守性降价。


在这样的内卷环境下,新能源品牌纷纷出海寻找增长。Morketing Global注意到,在出海的目的地上,新能源车企们的选择几乎一致瞄准了——欧洲东南亚市场


但就目前来看,相比于欧洲市场,东南亚更加“吃香”,可谓是眼下新能源汽车出海的“福地”。


这主要是因为现在欧洲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品牌并不友好,比如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计划对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征收临时关税等。


反倒是东南亚,不仅先天矿产资源丰富,能够让新能源汽车在电池制造上降本,还在多个国家,设立了有益于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的相关政策,给出海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们留出了充足的试错与发展空间。



01

新能源车企抢滩东南亚:一是政策,二是消费者


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Morketing Global发现,包括比亚迪、长城、小鹏、哪吒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均已经开始“抢滩东南亚”,并拿下了较高的市占率

以泰国市场为例,据泰国AutoLife网站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1到8月,中国品牌纯电动汽车在泰国的市占率高达80%,同时,比亚迪、哪吒、名爵(上汽旗下)等品牌更是排进了纯电车上牌的前十名

可能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东南亚国家的人们,日常出行方式,仍还停留在以两轮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为主,怎么就突然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争相布局的目的地了?

首先,东南亚各个国家对“新能源车企”的扶持政策力度大(当然,这种推动往往也和目的地国家自身的产业结构相关)

比如泰国,本身是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国之一,汽车制造业产值约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而泰国政府自然也不想错过电车时代,能够为当地汽车制造业创造持续增长的契机。

其在2022年,就推出了一项为期五年的投资促进战略 ,以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并在该战略的第二阶段(去年)发布了2024-2027年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其中包括在2024到2027年,泰国政府将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每辆最高10万泰铢的购车补贴,同时,对于售价不超过700万泰铢的进口新能源汽车消费税从8%下调至2%。

不过这些政策利好背后,实际泰国也希望带动本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就如上文所言,泰国本身是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国之一,通过政策吸引中国车企投资建厂何乐而不为。

对此,在新举措中,泰国也对汽车制造商提出了条件,即,享受此项政策的汽车制造商需要2026年在泰国生产其出口量两倍数量的新能源汽车,2027年需在本地生产3倍数量的新能源汽车等

当然,看到新能源汽车带动经济发展潜力的不只泰国。比如马来西亚给出了2022-2025年整车进口的纯电动车采取免征进口税和国内税的政策;印尼则对投资超5000亿印尼盾的电动车企给出了100%企业所得税抵免等等。

(图源:国投证券研究中心报告)

其次,通过政策利好调动海外企业积极性的同时,在东南亚市场中,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也给了新能源汽车品牌们信心。

在早前一份日产(Nissan)委托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调研报告中显示,通过对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和新加坡消费者的调查,东南亚近三分之二(64%)的受访者表示,与五年前相比,他们更愿意考虑电动汽车。

可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东南亚市场当前的良好开局,是在政策利好与目的地市场中消费者的热情交织而成的,甚至基于消费者的热情,很多新能源车企在东南亚市场中还实现了品牌溢价。

以长城的坦克300和坦克500为例,坦克300在国内售价为19.58万元起,而去年9月初登泰国市场时,官方给出的售价是164.9万泰铢-179.9万泰铢(折合人民币约为33万元-36万元),坦克500国内售价为33.5万元起,泰国市场给出的官方定价为204.9万泰铢-226.9万泰铢(折合人民币约41万元-45.4万元)。

再以哪吒汽车的哪吒V为例,其在国内的售价为8.39万起,而在泰国的售价为76万泰铢,叠加政府补贴后,售价不到55万泰铢,但折合成人民币仍约11万。

无独有偶,比亚迪海豚泰国版2023年亮相曼谷国际车展时的指定价格为79万泰铢,折合人民币16万余元,而在国内比亚迪海豚的售价区间为9.98-13.98万元。


02

降价、本地化,日系车企打响防守反击


与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东南亚市场中取得品牌溢价相比,原本在市场中盘踞已久的日系车企,却在市场份额上被步步紧逼,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23年泰国新车销售市场中,中国车企的份额达到了11%,相较上一年增至2.2倍,同时,日系车的市场份额下降到8成以下。


而或许是感受到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压迫感,日系车企,纷纷通过降价和研发本地化车型等动作,来进行防守反击。


比如去年,针对燃油车,本田以0%利率或2-3万元现金折扣的优惠政策,在泰国市场开展大幅的促销活动,作为本田泰国首席执行官的Hideo Kawasaka更是直言,“在中国电动汽车销售的激烈竞争下,促销活动变得很有必要。”


除试图通过燃油车降价,争夺乘用车消费者外,在电动车市场的争夺上,本田也并未止步。


去年,本田曾称,计划2023年开始在泰国大规模生产纯电动SUV,而在今年1月,本田则宣布,旗下的纯电动SUV本田e:N1已在泰国正式投产。


就在不久前,另一日系车企丰田,也发布消息称,考虑在泰国本土生产纯电动车。


显然,随着更多日系车企入局东南亚的电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该市场中也将遇到新的挑战。


比如在市占率上,虽然中国车企在电车市占率上拔得了头筹,但如果放在整体的汽车品牌销量里,日系品牌仍是绝对的霸主。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line的一份数据显示,在2022年泰国本土销量前十的汽车品牌中,日系品牌占了八个。


而在市占率背后,更加考验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则是如何在东南亚市场中,更深入的将品牌理念、品牌调性等信息,潜移默化的移植到消费者心目中,实现最终的用户心智占领。


在这点上,日系车企有着先天的优势,早在1962年,日产汽车(Nissan)与泰国暹罗汽车公司共同打造了“暹罗汽车&日产有限公司”,也是在同一年,丰田在泰国成立合资公司并建厂,据统计,日本在泰国布局了15座整车及零部件工厂。


发展至今,日系车企不但能够掌控汽车的生产制造,包括物流、金融、售后等多个领域都有覆盖,而这或许也就能解释清,为什么,仅丰田一家,便可以在泰国轻松拿下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是当下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需要思考和落地的重中之重。



03

建厂、做渠道,新能源车企出海两手抓


Morketing Global也注意到,已有多家新能源车企,采取本地建厂和与东南亚市场目的国当地的经销商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

在建厂上,2020年,长城汽车宣布收购通用汽车的泰国罗勇府制造工厂,并以此打造长城汽车全球第十一座全工艺整车工厂,助力其在泰国及东盟市场的发展。

2023年3月,比亚迪在泰国落地了首个乘用车生产基地,该基地预计今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15万辆,生产的汽车除投放泰国当地外,还将辐射周边东盟国家。

2023年11月底哪吒汽车的泰国工厂已经投产,是哪吒汽车打造右舵电动汽车和出口东盟的主要制造基地,就在近日,哪吒汽车的印尼工厂也已正式开启本地化量产,而哪吒汽车CTO 戴大力此前在接受包括Morketing Global在内的一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马来西亚工厂今年已开工,巴西及其他地区的配件工厂也在建设中。”

通过建厂更加深入东南亚市场的同时,Morketing Global也注意到,在营销渠道上,新能源汽车品牌们往往也会借力于当地有着优质资源的企业。

比如,小鹏汽车通过与泰国经销商集团Neo Mobility Asia的战略合作,为进军东盟市场做好了铺垫,再比如哪吒汽车当下采取的“子公司+总代公司”的打法。

据哪吒汽车副总裁兼海外事业部总裁周江介绍,子公司模式主要是哪吒派团队到当地给子公司进行市场的品牌建设,乃至客户服务、用户运营;而在总代公司下,哪吒汽车会到当地去找拥有优质的市场推广、品牌运营、汽车营销资源的企业,委托其进行市场的开拓和品牌建设。

Morketing Global了解到,截至目前,在海外渠道上,哪吒汽车已建立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86家门店,今年会增加至500个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

另外,由于新能源汽车会涉及到用户个人信息安全,而出海不同目的国,对用户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可能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考虑到数据合规问题,哪吒汽车采取更加聪明的方式,即与亚马逊云合作,共同定义了云安全责任共担模型,由亚马逊云科技(AWS)提供云基础设施和安全合规,哪吒汽车负责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从而形成了一套敏捷、灵活、高效的合规打法。

或许,对于站在当下,很难判断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是否会成为东南亚市场中,日系品牌旗鼓相当的对手,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企,更深入的扎根到产业链的上下游,并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去拓展渠道,新能源汽车品牌们的爆发时代已经临近。



点击小程序 即可报名第二届全球品牌节

原创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