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消失、消费降级、市场饱和、信息粉尘化……这些负面的词汇多多少少构成了我们每个人对行业趋势的认知,但打破信息茧房,我们看到,中产消费降级之外,小镇经济却分外火热;综合电商增速放缓,兴趣电商、细分电商却成了价值洼地;国内竞争激烈,出海则打开了新局面;在移动端流量红利见顶之外,大屏正在快速崛起……
机会是有的,但总是藏在惯性思维之后。如果问2025年,品牌还能在哪里找到增量?Morketing的答案是大屏、跨屏。
在详细讨论大屏和跨屏如何帮助品牌“建立大楼”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地基”问题,为什么在“极致ROI”论调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还要大谈特谈品牌。品效之争并不是新的议题,但在内卷加剧的2024,这个话题显然更高频次被人们提及。大概是在六七年前,中国数据快速积累,电子评论兴起,大量数据回传,市场需求变为追求ROI至上。而经历过疫情的冷却后,活下来的品牌开始思考,企业想要穿越周期,究竟依靠的是什么?答案是品牌。
为什么这么说?
从企业经营三要素——“渠道+产品+品牌”来看,前两者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渠道依赖性太强,流量红利一旦消退购买量则会呈现直线下滑;产品可替代性太强,一旦变成爆品就很难不被模仿;唯有品牌,只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认知,就很难被替代。
所以,麦当劳中国首席增长官何亚彬讲,当你分不清楚广告是品和效时,都暂且认为是效,从而保证对品的投入,50%以上要保证在品牌广告;宝洁大中华区战略营销事业群负责人,集团副总裁 ANN YANG认为,品牌的投入不是cost(花费)而是investment(投资),减少短期转化的权重,放眼品牌的长期打造上,让消费者爱上品牌才是 build to last基业长青的根本。
当然不同品牌处在不同的周期,目标不同对品牌的投入也不同,但实现长效增长却是所有品牌的目标和共识。根据秒针营销科学院发布的《2025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来看,已经有98%广告主认同,数字化时代,品牌仍然非常重要,排在营销观点认同的首位。
不过做品牌也并非这么容易,企业仍然要面临开头提到的信息粉尘化、反向消费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Morketing看来,2025年,与其在效果广告市场内卷,不如押注那些被低估的领域,比如大屏和终端。
三个稀缺性,大屏成品牌必争之地
大屏于品牌的价值,可以从它的三个稀缺性看——增长的稀缺性,深度沟通的稀缺性,以及实现品效双赢的稀缺性。流量本质上是用户的注意力,用户是1,其他营销活动是跟在用户后面的0,对品牌来说,最关键的就是知道用户的眼球在哪里,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的目光已经从十几寸的手机屏移向了大屏。值得注意的是,OTT不仅用户在增长,使用时长也在不断增长,据勾正科技发布的《2024年智能大屏(OTT)媒体价值研究与营销趋势洞察》显示,2024年前10个月,用户使用OTT点播长视频的日均时长接近4小时,是移动端的2倍,比社交媒体还多1小时。而其中小米的大屏已经占到了OTT市场的40%(数据来源:中国移动 《2022年度中国移动智慧家庭指数报告》),也就是说,OTT有接近一半的流量集中在了小米。同时小米智能电视的活跃度也位居第一,月活设备达到6609万台。开头我们提到的媒介粉尘化是“因”,品牌忠诚度下降、反向消费是“果”,消费者不再相信品牌,是因为品牌没有和用户产生深度的链接,就像何亚彬所说,品牌建设需要叙事,而不仅仅是信息,更不是碎片化信息。碎片式的触达提供的是信息,深入的体验提供的是叙事。相比于人手一个的小屏,大屏从视觉效果来说可以给用户来带更极致的观看体验,从场景来说大屏承担了陪伴功能,无论是合家欢聚场景还是赛事欢聚,大屏往往参与了情绪最浓的时刻。体验和情绪带来的是内容与用户深度的链接。小米为Tiffany打造的3D创意开机广告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当用户一打开小米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Tiffany产品的3D动画,零帧起手给人第一眼的视觉冲击,这种创意表达,让产品质感和品牌调性迅速就被记住了。数据也证明,这样具有独占性、大曝光、稀缺性、冲击性的开机广告要比贴片广告更具优势,其认知触动力和美誉度触动力分别是大屏贴片广告的3.13倍和3.75倍。第一眼冲击之后,品牌还能怎么找存在感?答案是融入到桌面里,延长用户关注时间。比如,OMEGA在推广超霸系列月之暗面腕表的时候,就选择了小米OTT桌面的投放,整块屏幕由产品主视觉构成,内容镶嵌在广告里,强势抢占心智。更高级的玩家会搭配节点来进行定制频道,比如,泸州老窖和Tiffany就分别在春节和七夕单开了子页面。当然除了视觉体验可以满足品牌与用户的深度沟通,场景同样是撬动用户情绪的利器,品牌更关键的是要借大屏的场景打出自己的势。就拿今年的欧洲杯举例,观众沉浸在紧张刺激、骄傲自豪等强烈情绪里,品牌就可以作为观众的看搭子一起为支持的队加油,这个时候品牌和用户是站在一起的,用户会把这些正向的情绪投射到品牌上。再借助小米大小屏联动、系统层+内容层全路径融入、高达76%的日均开机率,这三大优势,帮助不少品牌借助赛事节点脱颖而出。春节也是类似的打法,在合家欢场景里,大屏开机率本身就高,一个屏幕会触达更多的观众,情绪相比平时更浓,对品牌来说是打造共识的好机会。但特殊节点毕竟是小部分,日常场景也是很值得挖掘的资源,比如亲子互动,要知道电视屏面前的观众组合有64%的情况是陪孩子一起。对于儿童品类的品牌来说,这样的场景可以同时触达家长和孩子,也就是决策者和使用者,当二者心智统一的时候,既可以激发使用者主动产生需求,也可以避免孩子哭着要,父母不给买的情况。小米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全网领先的儿童内容资源和大的基础盘,动画就有42万集,在购买小米电视的家庭里,有54%都有未成年子女。不少从业者都有体验,现在,即使是投放品牌广告也有效果压力。OTT一向被认为是建立品牌认知的重要阵地,凭借视觉、场景的优势,OTT在提升产品记忆度和喜好度方面远超其他媒介,分别是小屏端的4倍和2.3倍,从公信力上来看是其他媒介的2.2倍,呈现的高端形象是其他的2.8倍。但如果只把大屏看做的品牌广告,那未免就有些局限了。宏观来看,对比其他媒介,OTT广告长期ROI拉升效果最强;具体来讲,小米大屏也早就进化到品效销一体的程度了。品效的争议在大屏能看到新的解法。曝光层面,用户无需安装另外的插件或者APP,点击就可到达产品页面,电商层面,用户可以在大屏上观看购物直播,实现即看即买,打通平台数据,实现品牌资产回流;如此一来,电通达摩盘和小米万象的数据共建,可以实现精细化挖掘用户。此外,小米大屏不仅联合了头部电商平台实现品效一体,打通大屏全链路,还联合了专业大屏广告服务商保障大屏广告投放运营,以及顶尖策略咨询公司,洞悉趋势,提供解决方案。在广告主主和用户需求的驱动下,大屏也会朝着品效合一的方向升级,在品牌优势的基础上,增加效果的属性。智能终端新蓝海,
全场景互通
如果说大屏是冲击式,让消费者立刻集中注意力,跨屏、跨终端则是渗透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消费者心智,是大屏更进阶的玩法,打的是组合拳。智能终端正在以爆发的态势增长。GWI数据显示,全球同时拥有6台或更多电子设备的人增长了56%,预计2025年,平均每人拥有4台智能设备。这意味着广告主们有机会获得更全面的用户洞察,因为可触达用户的场景变多了,以前可能只有一个手机,现在不同的细分场景都有不同的终端承接,运动场景里智能手表成为主要触达设备,生活场景里各种智能家电也可以成为品牌营销的阵地。一个设备可能只能代表一个场景,而用户行为是多元立体的,品牌想要真正做好用户洞察就需要打通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数据孤岛,跨屏的数据才能构成更完整的用户画像。跨屏营销的底层逻辑就是以人为本,在不同媒体上,不同消费者个体,采用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从而使品牌在信息制定、传递方式和时间上与目标受众的特性相匹配。比如在个人场景中,手机屏承载了个人最大部分的信息收集,品牌就可以利用负一屏渗透进用户的工作、学习、休闲等日常生活。加班晚8点之后,小米手机里的眼霜就变成了“加班不加黑眼圈”;下午茶时间,卤味零食“解馋美食就位,打工不会太累”的广告定时投放在负一屏;在周末,对有孩家庭投放“来长隆,放开玩”;在考试期间,对学生投放“助您考试一啡冲天”。有效的广告就是能精准贴合用户情绪,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广告。在运动健康场景,品牌可以把视觉广告投放在表盘上,提到一个提示作用,也可以借助手机屏幕,定制个性打卡活动激发用户参与感,沉淀品牌好感度。这正好对应了健康生活方式人群对健康标签和陪伴感的强需求。在生活场景,品牌借助智能小家电进行的创意营销也有不错的效果。比如,百事可乐就把广告打在了TOKIT厨几AI料理机上。外观上看有百度的视觉logo,软件里深度定制了“独家百事模式”+“十大创意菜谱”。再辅助社媒传播、电商上线,以及小米生态下的一系列曝光,通过小米达到了现象级传播效果。线下购物场景也是小米独特的优势,同样能帮助品牌进行人群渗透,小米之家虽然被调侃是“小学生网吧”,但这背后反应的正是小米线下场景对用户的吸引力。目前小米之家已经突破了1.4万家,覆盖一到六线城市核心商圈。此前,小米之家对暗号送雪糕的活动,也引爆了全网关注,给伊利冰工厂带来了一波超级曝光。小米本身就具有品牌效应,有粘性十足的米粉群体,以及辐射很广的路人盘,一些出其不意的campaign,对品牌来说可能就是一次成功的以小博大。结语
总的来说,无论是大屏营销还是借助智能终端营销,品牌重点关注的都应该是设备背后的人。就像Morketing采访小米互联网业务部商业营销品牌总经理陈高铭时,他所说的那样:“我始终觉得品牌应该以消费者为原点,认真地洞察,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服务好消费者,然后做好你的产品,要有独特性,差异化。同时,建立自己的品牌力,品牌精神。”中国依旧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只要洞察、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仍然有巨大的市场机会。“真正强大的品牌,不是追逐短期的风口,而是能够在长期的实践中,找到与用户共鸣的节奏。”这正是小米商业营销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的理念。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