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隐私增值论:为什么消费者要交出自己的隐私?
这是一个隐私已死的年代,技术扼杀了它。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你或许以为我们终于成功创造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属于营销的乌托邦。
然而你错了。
即便是隐私是极大程度可探知的,人们依然会讨厌被“追踪”或是成为“巨大机器”的一部分。数据隐私这个名词由于其天性使然,带有极强煽动性质,消费者的思维很容易就被舆论所绑架。事实上,我们每天已经在不自觉的将隐私数据交给了别人。无论是第三方的数据收集者,还是我们自愿的登录社交媒体,讲出我们的故事。
尽管抗议声不断,但隐私数据收集并不是什么高门槛的工作。数据俨然成为了一种商品,我们每天都在交易各种各样的数据,其实也是为了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在找到替代者之前,隐私数据是如此的弥足珍贵。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日前宣布将针对跨设备追踪所带来的隐私问题建立工作组,举行专门的研讨会。对于作者而言,我到很希望FTC能够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以此来安抚越来越多的有关数据隐私的批评声。然而整个广告技术行业的挑战仍然存在,FTC毕竟只是美国的委员会,而隐私问题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在其他国家,类似的隐私共识还没有达成。
美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市场,但政府在创新上有着不少的问题。政府很少对新的技术或是新的商业生态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或支持。相反我看到了很多潜在的障碍,在妨碍营销者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客户的问题。导致了营销者在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时,更多的依照现行的规定,而不是更有益于消费者的营销经验。如果未来十年之内仍未有一个全球性的隐私标准出炉,我担心行业前进的脚步会停止,甚至是倒退。
消费者对于营销体验的要求非常高。他们并不在乎是通过手机,平板还是笔记本电脑登录到广告主的网站,设备只是购物的一个终端,他们希望得到是具有惯性的服务和简单轻松的体验。因此想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数据对于营销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与隐私问题并不矛盾,但也不是说得那么简单。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他不是由营销者主导,而是消费者主导。消费者希望营销变成一种服务,网络可以把我需要的拿给我看,把喜欢的品牌推送至我眼前,这是未来的服务趋势。换句话说,消费者愿意提供一部分的隐私,但前提是,商家能够真正运用好这些隐私的价值,把增值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
新时代的营销其实就是为消费者增加价值,解决问题。数据是这一思路的关键。没有数据,所有的品牌和商家都只能拿着互联网的“枪口”,随处扫射。这么做毫无价值,如同垃圾邮件一样,是被消费者所唾弃的。
万物皆有价值,隐私更是如此。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