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最近,英国奢侈品牌Burberry着实火了一把。只是火的超出预期,可能烧到自己。
事情还要从1月2日说起。
1月2日,Burberry官微发布了一则消息,宣布品牌代言人赵薇和周冬雨将联袂出演中国新年广告“摩登新禧”。这则微博收获了超3万5千的转发,超2千的留言和超1千6的点赞。看的出来,两位演技派影星的新年广告,广大网友还是很期待的。
然而Burberry第二天发布的新年广告,带给网友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一张全家福合影的照片,诡异的画风、暗淡的色彩,似笑非笑、皮笑肉不笑的画面,以及过度修图,吸引众多网友纷纷吐槽。
吐槽还不过瘾,一些网友对图片进行了二次加工,演绎出豪门恩怨和吓人鬼片。惹得众多媒体纷纷报道,Burberry一时也广为人知。
奢侈品牌向来高冷,标榜小众趣味,广告画面和风格有时不被大众理解。然而这次,Burberry广告却成为大众话题,从某种程度而言,Burberry广告效果是成功的。
值得一提的,Burberry广告的爆火,也表明社交平台的强大不仅体现在分享和传播上,更表现在二次加工上。可以说Burberry用低成本(如果不算明星代言费),换取了高流量。去年世界杯期间,蒙牛的“天生要强”,Boss直聘的“找工作,上Boss直聘”都被网友二次加工后广泛传播。
不过这一次,Burberry广告的爆火却可能损害到自己的品牌安全。
首先,广告名为新年广告,取的名字“摩登新禧”也挺讨喜,但广告一点都不喜庆,反而给人一种冷漠和刻板的感觉。
究其原因,傲慢自大,不熟悉当地文化,是Burberry等奢侈品一再犯错的根源。
就连意大利Brand-news网站也评论称,在D& G事件过去一个多月后,又一家奢侈品牌“出了洋相”,展示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消费者情感的无知。
除了D& G的前车之鉴,最近另一家奢侈品牌宝格丽制作的广告也踩了“雷区”。
同样是意大利奢侈珠宝品牌宝格丽于1月4日在官方微信和微博发布了猪年广告,并使用“猪”的谐音单词“Jew”(意为犹太人,可作为珠宝“Jewerly”的缩写)发散了几条广告语,例如Jew事顺利、掌上明Jew。
不过“Jew”容易引发歧义,令人联想到犹太人,误以为广告把犹太人和猪划上等号。尽管生活在中国的犹太群体不算庞大,但担心其影响到品牌在全球的形象,广告上线一天后,宝格丽就火速撤下了该系列广告。
其次,Burberry广告这次被优衣库实力打脸。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是外来品牌,看看优衣库拍摄的新春广告,虽然没有明星,但一家人喜气洋洋,画面也红红火火,这才是国人喜闻乐见的新春广告。
而且发布的6张海报,每张都配上了暖心的广告语,更能拉近和用户的距离。
如今,在注重用户体验和社交媒体传播的时代,无论何种品牌,都应该放下架子,深入的去了解用户和市场,从情感和文化上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此外,那些既想赚大众的钱,又瞧不上大众审美水平的品牌,好比是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本文由Morketing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已有1人收藏
+1已有1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