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案例库

“被手机耽误的广告公司”华为,是如何讲故事的?

Morketing  · 2019-01-14 10:05

【摘要】 想要手机卖的好,讲好故事不可少

 

 “人类对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罗伯特·麦基《故事》的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并强调:我们讲述和倾听故事的时间可以和睡觉的时间相提并论——即便在睡着以后我们还会做梦。

 

不是每个人都有讲述故事的天赋和能力,但倾听故事,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需求。如今,讲述故事已经被运用到了方方面面。前几年的选秀节目,台上的学员总喜欢向导师和观众讲述自己坎坷、凄惨的故事。

 

讲述故事作为一种宣传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品牌运用。尤其在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代。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能让消费者记住产品,而且还能迅速提升品牌形象,获得消费者喜爱。

 


6401.jpg

 

前段时间,华为圣诞节广告《聆听天使的声音》获得了国内外如潮的好评,很大程度在于讲述了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夜晚老爷爷装扮成圣诞老人,用肢体语言,陪伴失聪的小女孩阅读。故事结尾,画风突转,变成了小女孩拿着华为手机在阅读。

 

广告不仅展示了华为新研制的帮助聋哑儿童阅读的APP StorySign,而且实现了品牌曝光,更重要的,是传递出了一种价值观:华为能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幸福。


0.gif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在圣诞节讲述故事了。在2016年的圣诞节,华为也曾讲述了一个彼此陪伴、感动人心的故事。圣诞节来临,家人却各玩各的电子产品,只有一条狗陪伴孤独失落的小男孩。这时,圣诞树亮了起来,家人被吸引,纷纷放下手机,彼此团聚在了一起。

 


 640111.jpg


华为这支广告上线3周播放量就突破了3000万。广告鼓励大家放下电子产品,与家人团聚,这让华为获得了被称为广告界奥斯卡的“艾菲奖”。

 

华为这几年进军海外市场,线上线下全面拓展,但讲述故事,始终是华为采用的重点宣传方式。华为欧洲CEO Andrew Garrihy一次公开说道:“现在我们的产品创新已经到一个临界点,是时候好好讲故事了,要确保用户探索我们的产品,体验我们的产品。”

 

华为讲述的故事并非简单满足人们对故事的渴望,还蕴含了和观众的情感共鸣,算是一种情感营销。

 

华为2017年推出的广告《Dream it possible》更具有代表性。

 

 

故事中的小女孩,从小受祖父影响,喜爱上了弹奏钢琴,梦想成为钢琴家。小女孩长大后,外出求学,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苦艰,终于站到了维也纳大厅。但祖父已经重病在床,不能到场,通过华为手机,祖父听到了女孩弹奏的音乐,幸福的溘然长逝,女孩的演奏也大获成功。

 

故事包含着逐梦、励志和亲情等多种元素,这也是每一名观众都曾有过的经历和体验。

 

值得注意的,华为手机每一次的出现,几乎都是在故事人物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女孩离家外出求学,祖父赠送华为手机,成为女孩和家人沟通的桥梁;女孩遭遇挫折,通过手机述说,华为手机成为女孩心灵的慰藉;女孩在维也纳大厅弹奏钢琴,华为手机就放在钢琴上,不仅让祖父倾听音乐,而且和女孩一起圆梦。

 

事实上,广告赋予了华为手机很多的象征含义和附加价值,无形之中,足以提升华为手机在观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timg11 2.jpg


看到这里,华为这种以情动人的故事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没有台词,配上动人的音乐,剧情简单直观。不同地区和文化的观众都能看懂,说白了,就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第二,亲情、励志和逐梦等正能量的情感元素,总有一款能打动观众。谁没有过类似的体验和经历,应该说这些情感元素具有普世性,观众会情不自禁的被带入进去。

 

第三,产品植入自然,不会影响观看体验。即便产品在故事中间露出,也会起到链接剧情的作用,观众不会觉得违和。联想到国内的一些电视剧,广告铺天盖地,无时不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曝光,只能收获如潮的恶评。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会问,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观众是否会有耐心观赏一个故事,简单直接的广告岂不是让观众立马记住,效果更好。去年世界杯期间,确实有那么一些洗脑广告凭借简单粗暴的广告词,采用密集轰炸和高频投放的方式,一时间家喻户晓。

 

但问题是消费者知道了、记住了,就会去用吗?市场同质产品实在太多,如果不能塑造品牌,从长远来看,必遭用户遗弃。

 

timg.jpg

 

另一种观点认为,十多秒的短视频更受观众欢迎,效果也更好。但十多秒短视频受到时长限制,承载的内容也有限。用户看多了会感到厌倦。最近,抖音正在探索长视频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反观故事,用户并不会排斥。真正需要担心的,应该是用户对情节雷同和心灵鸡汤故事的审美匹劳。这个时候,不妨在故事中加些创意。将故事内容做得有趣、有料。

 

华为手机的一些故事,就能将创意和手机功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华为手机为了表示自己“两倍充电速度”,特意在故事中做了一个对比,两位女士下班前为手机充电:用华为手机的,避免了尴尬;没有用的,则陷入了难堪。故事幽默,让人看得开心,自然也记住了华为的产品功能。

 

华为手机的另一则故事,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电影的压缩版,真实讽刺了消费社会的种种浮夸,也宣言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当然,也展现了手机的智能拍照功能。

 

故事的开头是男孩和同伴在森林骑车,落后的男孩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精灵,男孩小心翼翼用华为手机拍照……这里就不再剧透了。广告短小精悍,故事也看得人若有所思。结尾那句广告词It's in your hands,更是让人难忘。

 

 

通常而言,品牌讲述故事的时间建议不要超过2分钟。这样能适应用户碎片化时间,也不会给用户心理压力。用户看到故事后,会立马点击观看。5分钟应该是用户的忍耐极限。如果超出了5分钟,除非是名导演、名演员,或者非常好的口碑,不然很难指望用户点击。

 

自己就有一个这样的经历,曾经看到过一部十多分钟的广告,名家拍的,当时没时间观看,就点了收藏。直到现在,广告还躺在收藏里。

 

再回到华为手机广告。

 

擅长讲述故事的华为,一时间被网友戏称为“被手机耽误的广告公司”。殊不知凭借着讲故事的高超能力,华为手机在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已经成功进入高端机行列。2018年,华为手机发货量突破了2亿台。

 

有人公开宣称:没有人喜欢广告。但对于那些拥有好故事的广告,非常想说:别看烂片,来看广告。

 


本文由Morketing原创,转发请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