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资讯

雪王:首份财报,首战告捷

Sober  · 2025-03-31 15:12

【摘要】 有风险,但其抗风险的能力更强


日前,蜜雪冰城(蜜雪集团,02097.HK披露上市后的首份业绩:2024年录得收入248.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3%;年内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39.8%。基本符合此前多家机构的预期。


财报指出,蜜雪冰城收入增长主要来自门店网络扩张带来的相关商品、设备销售及加盟和服务收入增加。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集团全球门店总数达到46479家,相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8914家。其中中国内地门店为41584家,内地以外门店为4895家。


01

供应链“霸权”与规模效益


蜜雪冰城的赚钱思路人尽皆知,不靠卖奶茶,而是卖原料——成为加盟商的供应商,以供应链盈利替代传统的加盟费模式。


截至2024年底,蜜雪冰城直营门店仅剩17家,较2023年减少32家。加盟门店的数量则为46462家,加盟商也达到20976名,年内净增4192名。


根据财报,蜜雪冰城主要有两类业务,一是商品和设备销售,二是加盟和相关服务。其中商品和设备销售即为向加盟门店出售门店物料及设备,这部分业务收入242亿元,占比97.5%,为主要收入来源。该业务毛利率为31.6%。加盟和相关服务的收入为6.2亿元,仅占比2.5%。


而雪王能实现规模效益的支撑,是其背后的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的供应链“霸权”。


先看上游原料掌控方面:


早在2012年,蜜雪冰城便着手布局中央工厂与自建物流体系。彼时,其成立了河南大咖食品有限公司,实现核心原料(如糖浆、冰淇淋粉)自产化,打破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2018年,蜜雪冰城在四川安岳成立雪王农业,锁定全球五大柠檬主产地之一的资源,自建柠檬加工基地,控制当地 30% 的柠檬产量;


2020年,成立雪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 120 个种植基地签订长期协议,建立 “保底价 + 浮动分成” 机制,确保柠檬、橙子等原料稳定供应;


2024年12月,雪王与君乐宝乳业合资建设 “雪王牧场”,布局奶源上游,预计年产奶量 4.2 万吨,进一步降低乳制品采购成本。


中游生产基地层面,同样是规模化与智能化的双轮驱动。


2014 年,蜜雪冰城在河南焦作建成首个仓储物流中心,年产能达 10 万吨,覆盖华北市场;2018年,雪王投资8亿建设 450 亩两岸集团产业园,整合研发、生产、物流环节,形成 “原料 - 加工 - 配送”一体化链条。2023年,为了幸运咖,雪王的海南定安食品加工项目(一期)开工,总投资 10.76 亿元,规划生产咖啡、厚椰乳等七大品类,预计 2025 年投产。


2024年,雪王在全国布局的五大生产基地(河南、海南、广西、重庆、安徽)年产能达 165 万吨,核心原料自产比例超 60%,覆盖糖、奶、茶、咖、果、粮、料等核心食材,食品损耗率仅 0.71%(行业平均 1.5%)


基于以上,对于下游供应商的支持,雪王也一步步从实现了从区域覆盖到全球配送,并真正用效率驱动起了“增长飞轮”。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99%的门店都是加盟店,但雪王并不是在靠加盟费赚钱;即使其他家加盟商都在连连叫苦,想要加盟雪王的人却总是络绎不绝。


02

营收利润双增

但单店效益在下滑


只不过,随着新茶饮赛道竞争日益激烈,新茶饮公司业绩增速明显放缓,蜜雪冰城亦不能例外。与此同时,大搞供应链这件事,也被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意识到了。


2024年,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超过星巴克成为门店数量最多的现制饮品公司。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其海外门店的增长速度较上一年明显放缓。 另一方面,蜜雪冰城2024年的毛利率为32.46%,相较2023年的29.55%高出2.91个百分点,但净利率从18.71%下降到17.94%。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44.3%放缓至2025年的12.4%。


聚焦到蜜雪冰城,据其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中国内地门店城市划分中,截至2024年9月30日,二线城市门店数为7446家,占比18.4%,相比2023年底的17.9%进一步提升。同期,蜜雪冰城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为23162家,占比为57.2%,相对于2023年的56.8%小幅提升。


一位曾担任过瑞幸店长的茶饮从业者向一媒体表示,离开瑞幸后他一度想加盟蜜雪冰城,甚至去郑州总部考察过,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门店位置——当地已经有很多蜜雪冰城了。


雪王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已达57.4%,在部分县域甚至开始出现 “百米多店”,单店辐射半径一直在进一步缩小。


就像雪王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写的那样,“随着我们在现有市场继续开设新门店,我们无法保证新门店不会蚕食现有门店的业务”。


截至2023年底,古茗和茶百道在三线及以下门店的数量分别占比49%和41.6%,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46.74%和31.18%。


一方面是在下沉市场,蜜雪冰城可能无法再像几年前那样“甜蜜蜜”。另一方面,即使已经足够低价,但雪王在面对茶饮玩家几乎全员“自降低身”这波浪潮之时,其也一度上线了“限时1元吃冰淇淋”“10000张免单券”等活动。


因此,在国内竞争环境愈发内卷的当下及未来,雪王有资本可以卷,但也需要新增量——出海开始成为蜜雪冰城未来保持收入增长的一大关键因素。


2024年,蜜雪冰城海外市场的门店数量达到4895家,在其全球门店总数中占比超过10%。当然,从海外门店增速来看,2024年较2023年增加564家,增速为13%,而2023年这一数字高达141%。


至于海外门店增速放缓的原因,雪王目前的虽然门店已开进11个海外国家,并成为了东南亚最大的现制茶饮品牌,但也正是因为其海外市场的核心增长极是东南亚,门店数占海外总量超90%。当东南亚市场门店数趋近饱和,其海外市场增速必然也会放缓。


除了东南亚,蜜雪冰城目前在日本、韩国分别开设了5、10家门店;更远一点的只剩下澳大利亚的5家,并在这三个区域是土探索高溢价市场。


对于探索海外市场,供应链依旧是第一大难点,即使雪王在国内已经做得足够好,但到了海外,这些事情依旧需要“重新再做一遍”。尤其是,在海外,即使本土经验足够丰富,但无论是产品口味,理解当下消费者行为习惯,还是搭建供应链,比起本土经验,本土化能力显得更为关键。


03

结语


1997年,张红超怀揣着奶奶给的3000元钱来到郑州,开出第一家“寒流刨冰”小店时,其肯定想不到这个日后更名为「蜜雪冰城」品牌,会在28年后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2017年,一个创业新手问张红甫:“怎么样才能开出来1000多家店?”后者认真地对他说:“我们前10年只开了一家店。”从一家店再到千家门店,蜜雪冰城又用了7年,而从1000多家到4万多家,仅仅过去了6年。


供应链效率决定规模上限,品牌价值决定溢价空间。


一个是锚定“极致性价比”的战略家,一个是推动标准化与全球化的执行者,兄弟俩让蜜雪冰城成为了“雪王”。


显然,即使雪王有一些“风险”,但当下看起来就像是增长曲线走到高峰后的放缓。一方面,这种放缓速度并不快,另一方面,雪王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真的足够强。


尤其是,这种抗风险能力不仅仅停留在供应链和产品层面,从315的隔夜尼姑柠檬片就可以看出来,这种抗风险能力还包括人心。


据媒体报道,张红甫曾在简书上连载过10万字的创业日记,互联网上留下的碎片中曾有过这样一个梦想:10年后,要让至少10亿人分享甜蜜。


如今的雪王和张氏兄弟,依旧走在圆梦的路上。

转载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