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深度

当品牌出海步入深水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好“品牌广告”?

Sober  · 2025-02-11 16:22

【摘要】 渠道与人群,内容与时间节点


据IDC(国际数据公司)今年1月中发布的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指出,虽然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全球范围呈现增长态势且占据重要地位,全球手机市场的80%利润被苹果一家占有。


或许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最关键的,或许是iPhone的品牌定位:自诞生起就定位高端,独特设计、精湛工艺与强大性能,使其成为“极客精神”的象征,并积累起了足够强的用户忠诚度。用户愿意为这个“具有极客精神的品牌”买单。


而如果我们再想想iPhone那些为品牌形象所打造的,令人记忆深刻的广告:2018年,苹果联合陈可辛导演,全程使用 iPhone X 拍摄的春节广告《三分钟》;又或是在某一年的七夕,苹果用《我俩的歌》,在呈现AirPods “音频共享”功能的同时,又让用户收获了满满的感动等。显然,相较于效果广告,苹果始终致力于通过品牌广告,传递产品力的同时,更注重品牌理念与精神的传递。



与之相似的是,提及“快乐水”,可口可乐大概率会成为第一个跳入脑海的品牌;提及瑜伽,Lululemon会是首选……


实际上,包括像品牌认知、广告记忆、考虑意向、推荐度、喜好度等等这些,都是“品牌心智”。


让品牌进入用户心智。这是所有全球化品牌的目标,但同样也是大部分出海品牌面临的问题。


毕竟,作为“外来者”,出海品牌不仅要与国际品牌竞争,同样也会面临当地品牌的挑战。比如日化品牌参半,其在货架上要与联合利华系的品牌去争夺用户。而这种时候,消费者在货架上进行选择之时,本质上反映和考验的就是各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地位,也即,品牌力的差异。


但具体到当下中国企业出海的实际情况来看,品牌力恰恰是大部分企业的弱点。


究其原因,据Morketing调研发现,绝大部分中国出海品牌在投放几乎都是效果导向,尽管有的企业试图尝试品牌广告,但占比都不到10%。于是,问题随之而来:投放一断,增长就停,品牌的自然量很少,更难言品牌心智。


但喜的一面是,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开始去注重品牌、塑造品牌。于是,关于“品牌广告”与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迹象与趋势。


事实上,如果我们将品牌出海简单划分阶段,那么2005—2020年左右以传统外贸型跨境电商主导的为1.0时代;2020年起的2.0阶段,除了跨境电商,DTC也随之加入。自2022年左右起,3.0阶段的出海,开始从“产品”向着“品牌”出海迈进,一些品牌意识到了要通过本土化经营去打造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性。只不过,这一阶段,大部分品牌停留在“只有意识”的阶段,或者说,即使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广告策略仍是以谋求短期增长的效果广告为主。


但Morketing看来,2025年及未来,当“品牌出海”步入深水区,对于品牌力打造这件事,品牌不能再“只有意识,没有行动”。而是需要有更长线的思维,重视品效协同,更直白来讲,需要重视品牌广告。这是做好“品牌”的核心,也是实现品牌溢价和品牌心智打造并实现长期主义增长的关键。


毕竟,做好品牌是场马拉松,需要长期主义的经营之道,我们不能仅用短期买量思维,用纯卖货的单一思维去做品牌。


为什么要平衡好“品牌广告”的占比?


在聊如何做好品牌广告前,我们先看看目前出海品牌对于品牌广告的预算比例是怎样的,以及为什么我们认为品牌广告的预算比例需要进一步提升。

“整体来看是三分品牌七分效果,但随着产品在一些目的国家渗透率的逐渐提升,我们也会更加注重品牌营销的投入,通过品牌营销去扩大用户规模,去保持品牌的活力。”美的小天鹅出海负责人梁策如此对Morketing表示。

实际上,在与行业交流的时候我们发现,虽然行业的品牌营销预算投入日趋谨慎,品牌项营销预算的投入因企业而异,跟企业经营情况有重大关系,但高增长的企业都在提高品牌投入。换言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意识到品牌广告投入的重要性。

究其原因,益普索在《2024年中国品牌全球信任指数》中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欧美品牌从净信任度来看处于较高位置;但从趋势来看,过去五年欧美品牌的消费者信任度已连续多年停滞或下滑,与之相对应的是中日韩品牌信任度提升的势头强劲。但依旧有67%面临“品牌建立和认知度的提升”的问题。

在Morketing看来,大部分处于出海3.0阶段的品牌,在近两年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经历着阵痛期的。

正如Morketing Research在《2024-2025 品牌全球化白皮书:品牌力与本土化共振》中指出的全球化品牌面临的窘境那样——随着跨境电商玩家竞争的加剧,部分商家/品牌不免会陷入到“卷低价”现象中,甚至在规模受到挤压下,再次陷入到更深的价格恶性竞争,导致自身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当跨境电商平台竞争激烈,流量获取成本不断攀升之时,企业不得不面临广告费用高、ROI降低的问题。企业在控制营销费用和提升ROI之间面临巨大挑战。

大部分受调研企业也直言,低价可以抢回部分市场以及拉动消费者购买,可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令自身陷入到恶性循环。

仅靠一时的效果投放广告并非长久之计。正如麦当劳中国CGO何亚彬对Morketing所说的那样,极致ROI的尽头是白牌。这句话几乎可以给所有想做好品牌的营销人敲响警钟,尤其是出海品牌。

一国内知名健康食品品牌于2024年启动了出海,并表示在2025年及未来会坚定的做下去。其对Morketing表示,对于中国品牌来讲,海外市场依旧有增量可寻,但门槛已经变高。尤其是“认知”门槛。这里的认知是指,一方面,要了解当下已不再是简单的供应链出海或产品出海,而是品牌出海,更进一步,在海外市场打造“品牌认知”已经尤为关键。

而打造“品牌认知“或是说传递品牌理念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其实就是用好品牌广告,去“做好品牌”。

区别于效果广告的短时刺激购物,品牌广告更侧重于利用广告传达品牌的信息、价值、形象、特征等,是引导用户对品牌产生信任和忠诚度,提高认知度和美誉度的更优选。

尤其是,“刺激购买”或“扩展、沉淀人群”这些事,品牌广告同样有能力完成。

对于受众范围窄,需要沉淀人群资产的品牌,区别于效果广告在现有人群中去“极致”提升转化,品牌广告的投放则可以进一步破圈到新的用户池,在实现人群扩展的同时,品牌广告还能增加粉丝粘性和品牌忠诚度;

对于陷入低价竞争,客单价上不去的品牌,通过品牌广告提升品牌溢价是关键;

对于意识到买量成本高、收效微,“短视”路子走不通的企业来讲,品牌广告更是其可以从长期角度建设品牌,并实现营销降本增效的选择。

正因如此,在Morketing看来,就品牌出海来讲,无论是目前在海外市场的体量大或小,当下及未来,都应该进一步提升品牌广告预算比例至40%-60%左右,实现真正的品、效协同。

“好”品牌广告:

渠道与人群是根本


当然,我们说要重视并提升品牌广告预算,并不等于用“传统”的品牌广告思路去做。面对新的全球化市场、新的用户与新的媒介平台,品牌广告同样需要因地制宜与恰逢其时。

产品是1,营销是0,在Morketing看来,在营销圈,还有一种说法或许可以是:用户是1,营销是0。无论哪种形式的广告,了解用户并投其所好是一切的前提。而对于品牌来讲,渠道与人群同样是品牌广告的根本,毕竟只有找准并抓住了人群,才有实现生意增长的可能。

那么,在这个碎片化,或是说碎屏化的时代,用户到底都在哪里?

从互联网渠道来讲,Facebook、YouTube、Instagram与WhatsApp在品牌广告方面饱和度比较高了,而在我们看来,品牌广告有新红利的渠道反而更值得关注。与其他 APP 相比,用户在TikTok渠道上每日花费的时间最长,接近玩手机总时间的 50%。

据知名数据机构Statista公布的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TikTok全球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10亿,已成为全球第5大最受欢迎的社交App。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户把注意力给予到TikTok之时,注意力是聚焦的,几乎不会转移到其他平台之上。

一项项数据已经指出,TikTok无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用户注意力抢夺上,都具备足够的优势。

正如How Brands Grow书中HBG理论给出过碎片化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增长基础逻辑与真相那样——品牌增长是由渗透率所驱动的。其最为核心的一个观点是,品牌增长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找到更多的用户,更多的用户是增长的前提,也是不断加深品牌忠诚度的关键。

因此,我们认为,品牌当下需要选择TikTok是共识,但与此同时,除了投放效果广告,如果转化思维,进一步将重点放到“品牌广告”,反而有新的增长机会点。

尤其是,区别于其他平台,除了用户规模与活跃度足够强之外,TikTok在用户画像与内容生态丰富度上更为精准与多样。

“短视频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品牌营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最高效的阐明品牌的表达,也能持续的输出品牌的价值主张。”正如美的小天鹅出海负责人梁策对Morketing总结的那样:“时至今日,TikTok在很多地区依旧有着源源不断的用户增长,这也代表着有更多的流量增长空间。与此同时,TikTok的商业化也在拉动着很多地区能够实现品效合一。对于品牌来讲,这两方面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Morketing了解到,目前,已有约400万品牌选择将TikTok作为广告营销的“主场”。

那么,当TikTok成为品牌寻找增量用户的最佳流量池与渠道最优选,品牌又该如何在此“抓准”人群,让“人群”真正成为品牌的忠实用户?

回到HBG给出的结论:品牌增长是由渗透率所驱动,忠诚度只是渗透率的一个结果。

这也意味着,如果说品牌营销要做好用户、内容与时间节点这三重奏,那“客群渗透”就是品牌要奏出的第一声。

至于具体的“人群渗透论”,在人群层面,TikTok按照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行为递进关系,划分出了一套O5A人群资产模型。

具体来看,这5A分别为:Aware(了解)- Reach Once,被广告内容、原生内容触达过一次;Aware(了解)- Multi Reach,被广告内容、原生内容触达过多次;A3:Consider(种草),采取过搜索、分享、与品牌点赞互动等具有积极意向的行动;A4:Purchase(购买),实现转化;A5:Advocate(拥护),实现多次转化。

5A人群中,最需要重视的人群为A3兴趣人群。一方面,其已被触达多次,对品牌有了一定认知,能加速短期购买转化;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渗透,其也有利于为品牌培育长期的忠实客群,完成人群转化积累。

当然,在进行长期品牌建设之时,规模化用户获取和用户由浅到深关系的流转效率同样重要。因此,除了“用好”A3人群以促进A4人群进行消费决策与人群积累外,在A3之前,品牌对A1、A2的复投是积累A3人群的前提。

至于具体到如何进一步“抓准”属于自己的5A人群并向他们“投出”对的品,TikTok for Business也为品牌提供了“客群渗透”说明书。Morketing了解到,品牌可以通过TikTok Market Scope (TTMS) 的数据洞察和计算,进一步构建属于自己的5A人群模型,并采取“四步走”的方法优化营销决策:


  • Step 1 - 重新定义受众群体:观察品类下不同人群的渗透率,对转化率高但渗透率不足的人群加大广告投入;


  • Step 2 - 最大化触达率:扩大触达范围,提升触达频次;


  • Step 3 - 优化不同触点:针对目标受众同时加大品效广告投放力度;


  • Step 4 - 根据人群画像制定内容策略:基于用户喜欢的视频形式、内容类别、卖点偏好等打造内容。


品牌广告的天时与人和:

内容与时间节点


品牌建设的核心思路就是广覆盖+高质量影响,从而形成品牌。如果说找对了渠道与用户是实现广覆盖,那内容,就是能否做出“高质量影响”的关键。尤其是,当下,“内容决定品牌的上限”,已成共识

实际上,TikTok之所以能打造出一个高度活跃的内容生态,有三点尤为关键:创意空间大;互动性强;以及在一些话题挑战赛等活动中,品牌热度也足够高。这也是TikTok区别于其他平台的差异化优势。

在内容形式上,TikTok上有开屏广告、品牌信息流、品牌标签挑战赛等多种类型并各自有着差异化优势,供品牌进行针对性选择。

比如无法跳过的开屏广告,其可以为品牌提供足够确定性的高曝光率;超级首位广告和信息流广告展示时间更长一些,内容也可以呈现得更加原生与自然,适合品牌讲述完整的品牌故事或详细展示产品特点,以及品牌进行日常的产品推广和品牌曝光。而更具互动属性的品牌标签挑战赛、Branded Mission等,则能进一步提升互动效果,激发用户的创意和参与热情,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参与度,形成品牌社区。

事实上,作为一个以短视频为表现形式的平台,TikTok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更加有趣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注意力,但从另一个维度讲,品牌也要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注意力或准确传达品牌思想。

TikTok的一项调研指出,6秒完播率是一个需要着重关注的数据。75%的品牌影响力在消费者看到视频的6秒内就已经产生,这同样会影响品牌种草效果,因此,在6秒内快速给用户留下一个好印象非常关键。

在Morketing看来,想要在TikTok上最大化释放6秒价值,品牌在投放前进行素材测试,以及与当地达人合作打造内容,是广告效果事半功倍的关键。


1.不打无准备之仗,面对“6秒定律”,企业投放前最好进行素材测试


通过素材测试,企业可以在前期把不同风格、主题、形式的内容投放到TikTok平台上并观察用户的反馈,如点赞、评论、分享数据,以及播放完成率等指标。


如此一来,首先品牌可以更加精准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偏好,为后续内容创作提供方向,创作出更符合用户口味的优质内容;其次,在测试过程中,品牌也可以尝试各种创意元素的组合,不断提升创意与内容质量;最后,TikTok用户群体和流行趋势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而通过素材测试,品牌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热门话题和内容方向,及时跟上潮流趋势,调整内容策略,持续保持品牌的新鲜感和话题性。


尤其是,利用Brand Auction这一产品还可以提升素材测试效率,进一步提升广告效果,降低营销成本。


2.内容本地化是关键,最为高效便捷的方式是与当地达人进行合作


谈及品牌出海,本地化是共识,而在不同区域进行营销活动,与当地达人合作或许是最为直接与高效的方式。


第一,达人本就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且具有较高的活跃度和忠诚度。与达人合作可以让品牌借助他们的粉丝基础,迅速将品牌信息传播给更多的潜在客户,扩大品牌的曝光范围,提升品牌知名度。


第二,特定领域的达人自然在该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这也意味着,他们可以成为产品、品牌的第一个专业背书。


第三,达人与粉丝之间自然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与达人合作,品牌不仅可以通过举办互动挑战、抽奖等活动,激发用户热情,也能进一步激发起用户参与创作品牌相关的内容,增加用户与品牌之间的互动,提升用户粘性,获取用户反馈。如此一来,PGC之下,UGC内容也会随之而来。


对于品牌来说,需要做的只是在TikTok上基于人群画像和内容标签,通过TikTok One平台找到适配的合作对象,并根据受众特点,给出清晰的合作要求,说明使用场景及产品卖点等关键信息,与达人共创优质内容即可。最后,使用广告产品Spark Ads为达人视频加热,则可以进一步通过原生自然的方式,去触达更多受众。


当渠道这个地利与内容这个人和准备得足够充分后,品牌需要做的,就是规划好不同时段的投放节奏,在合适的时间投放出合适的品牌广告,凑齐拼图的最后一块——天时。


Morketing的建议是,既然品牌打造与品牌打造需要长线思维这两件事已经成为共识,那么对于品牌来说,落地到执行层面,便是在不同时间点,根据自身营销目标,如提升市场份额、增强目标受众渗透、新品上市造势、提高品牌声量及口碑等,恰逢其时进行营销动作。


即,作出一份属于自己的营销日历。在制定好营销日历后,品牌再进一步根据不同营销动作的重量级,对不同的广告产品进行预算分配,以组合投放策略助力营销目标达成即可。


结语


当然,效果广告有效果广告的衡量指标,品牌广告同样需要。

如何判断品牌广告效果?用户规模、长期效益与品牌价值是三个关键维度。

用户规模方面,在构建属于自己的5A人群模型时,品牌可以将受众进行分类,并持续观察目标受众渗透情况及种草人群的规模;

长期效益方面,品牌可以在5A人群模型基础上,重点关注种草,即A3人群转化效果,包括种草转化率和单次种草成本。而据TikTok观察并调研发现,种草人群可以贡献37%左右的生意并会在5周内转化;

品牌价值方面, 品牌声量指数、品牌口碑分等都是可以重点关注的指标。

或许比起以卖货为导向的效果投放广告,品牌广告就短期生意增长来看显得“缓慢”;或许比起爆发式的流量打法,细水长流的品牌价值观传播显得“低效”,但做品牌需要长期主义与耐心这件事又是所有品牌人共同的认知。

尤其是,无数个商业案例告诉我们,在面对市场波动、竞争对手冲击等情况时,有强大品牌形象和广泛品牌认知度的品牌更具抗风险能力。品牌广告的持续投入有助于巩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即使在困难时期,消费者也可能因为对品牌的信任而继续选择该品牌。以及,当品牌在海外市场取得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后,拥有“品牌心智”的企业,能更有底气的去进行产品线拓展或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这也是为什么,回到开篇那个观点,在Morketing看来,品牌出海3.0阶段正在走向深水区,对于品牌来讲,重视品牌建设,实现真正的品效协同,才是突破内卷,谋求新增量的关键。

转载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